去年,中國主場多邊外交冉冉升起一顆新星—瀾湄合作。瀾湄合作機制是新型次區域合作平臺。在六國的精心培育下,這株友誼與合作的“藍莓”開花結果,成果頗豐。
一、“瀾湄”是瀾滄江—湄公河的簡稱,這條跨國河流依次流經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綿延4880公里,在我國云南境內部分被稱為瀾滄江,出境則被稱為湄公河(去年燃爆朋友圈的《湄公河行動》便是在此展開)。這條跨境河流沿岸風景旖旎、民族眾多、文化各異,素有“東方多瑙河”的美譽?!盀戜睾献鳌奔础盀憸娼毓雍献鳌睓C制的簡稱,成員包括中、緬、老、泰、柬、越沿岸六國。
一江連六邦,這條母親河養育了次區域3億多人民,也孕育了瀾湄合作機制。王毅外長說:“中國與湄公河五國是天然的合作伙伴、緊密的友好鄰邦、相互信任的真誠朋友、相互幫助的兄弟姐妹。”從地理上看,六國山水相連,人文相親,命運與共;從政治上看,中國同五國都建立了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利益緊密交融,合作基礎扎實;從歷史上看,湄公河五國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友誼世代相傳。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所以各國悉心播種的“藍莓”應時而生、順勢而為、水到渠成。
二、2014年11月,李克強總理在第17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首次提出建立瀾滄江—湄公河對話合作機制的倡議,“瀾湄合作機制”旨在促進區域繁榮發展,建立團結互助、平等協商、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毫無疑問,一經提出就得到湄公河國家的積極響應和參與。
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在中國海南三亞舉行,會議以“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為主題,發表了《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三亞宣言》和《瀾滄江—湄公河國家產能合作聯合聲明》,通過45個早期收獲項目,標志著瀾湄合作機制正式啟動。
瀾湄合作從提出倡議、籌建規劃、啟動合作,僅用時一年多。在這一年多時間里,瀾湄六國共召開了一次領導人會議、兩次外長會、四次高官會和五次工作組會,確定了“3+5合作框架”,即以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為三大合作支柱,在互聯互通、產能、跨境經濟、水資源、農業和減貧五個領域優先開展合作,目標是建立團結互助、平等協商、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
從內比都到三亞,瀾湄合作機制一步一個腳印地從倡議變成現實。這是瀾湄六國自己精心培育的新生合作機制,承載了六國“打造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的瀾湄夢想。
三、對流域國家而言,瀾湄合作機制是六個親密鄰邦自主建立的合作機制,以六國平等協商,互助互利的方式開展,具有劃時代意義。
對地區來說,瀾湄合作機制將全面提升沿岸國家務實合作,縮小地區發展差距,為密切瀾湄流域國家間關系、充實中國—東盟合作增添了新內涵,為區域合作和地區一體化建設作出積極貢獻。瀾湄合作機制也是開放包容的,同其他次區域合作機制相互補充協調,推動東盟共同體建設和區域一體化進程。
對周邊外交和全球發展而言,瀾湄合作機制是中國周邊外交的新拓展,打造了周邊外交新亮點,體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無疑是中國“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的又一次生動實踐。這一機制的落實有助于打造“一帶一路”倡議早期收獲,為在更廣范圍內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打下堅實的基礎,打造應對非傳統安全挑戰的南南合作新典范,為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本地區的貢獻。
四 、2016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的“銀禧之年”,也是瀾湄合作開局之年。今年是東盟成立50周年的“金禧之年”,也是瀾湄合作全面推進之年。阿亞一路看著“藍莓”播種、開花、結果,展望未來,阿亞熱切期望,在瀾湄合作機制“領導人引領、全方位覆蓋、各部門參與”的架構下,六國精心培育的“藍莓之樹”定能在不遠的將來結出更加飽滿的累累碩果。
《管子·治國》有云: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未來,瀾湄合作機制將更扎實、更接地氣、更重效率、更順民意地推進務實合作,創造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惠及流域人民,將瀾湄打造成一條真正意義上造福沿河六國的幸福之河、合作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