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越南通訊社(TTXVN)越南語版網站在首頁醒目位置刊載題為《同飲一江水,共筑合作橋》的文章,慶祝首次瀾湄周舉行。該文章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所所長劉卿撰寫,通過中國駐越南大使館向越通社推薦。文章全文如下:
同飲一江水,共筑合作“橋”
早春三月,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也是一派生機盎然。3月19日至25日,瀾湄六國共同舉行首次“瀾湄周”,3月29日至31日,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第六次領導人會議將在越南河內舉行。次區域合作高潮迭起,氣氛日漸濃郁,瀾湄六國不斷夯實合作成果,憧憬美好未來。
合作是大湄公河次區域發展的內生動力
瀾滄江—湄公河像一條美麗的紐帶,將次區域六國緊緊聯系在一起。次區域總面積達260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為3.26億,近年來次區域內生發展動力日益強勁,包括中國、越南在內的次區域國家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躋身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次區域國家經濟發展迅速,合作蓬勃開展,是次區域市場內生需求的必然結果。
經過長期的經濟合作,湄公河國家經濟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特別是近年來中國和湄公河國家相互貿易投資連創新高。2017年,次區域國家間貿易總量已逾5000億美元,其中中國與湄公河五國貿易總量已逾2000億美元,中越貿易總量突破1000億美元,中國是除老撾外其他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國。若將湄公河五國作為一個整體,是中國的第五大貿易伙伴。中國對湄公河五國累計投資超過420億美元,從投資存量看,目前中國是柬埔寨、老撾和緬甸最大,越南第八大外資來源地;從投資流量看,2017年,中國對越投資21.7億美元,已躍居越南外資來源地的第四位。
“瀾滄江—湄公河合作”——聯結合作新紐帶
2016年3月23日,中國與湄公河國家共同建立瀾湄合作機制(LMC)。經過兩年的發展,瀾湄合作有了堅實的基礎,構建了以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為三大支柱,以互聯互通、產能、跨境經濟、水資源、農業和減貧為優先領域的“3+5合作框架”,形成了“務實高效、項目為本、民生優先”的瀾湄模式。各方發揚“推土機”精神,腳踏實地推進合作,加快落實首次領導人會議45個早期收獲項目和第二次外長會13個倡議項目。各領域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帶動了次區域其他項目整體推進。中方設立總額3億美元的瀾湄合作專項基金,支持瀾湄六國在今后5年開展中小型合作項目。去年,瀾湄基金啟動首次申報,為132個合作項目提供支持。中方設立的100億元人民幣優惠貸款已落實超過三分之二,50億美元產能合作專項貸款超額完成,優惠出口買方信貸也在有效實施。此外,經過一年的時間,六國齊心協力共同編制了第一個《瀾湄合作五年行動計劃》,并在第二次領導人會議期間通過。
在逆全球化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次區域合作將日益成為各國合作更重要的方向。瀾湄六國山水相連,人文相通,均處在城市化、城鎮化升級發展時期,要求共同應對全球挑戰,推動次區域內生產要素快速、高效流動,為次區域經濟可持續增長注入強勁動力,共同維護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進程。這些挑戰也要求包括瀾湄合作(LMC)和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在內的次區域各合作機制加強橫向聯系,相互借鑒經驗,相互補充,密切配合,更加體現開放性和合作意識,共同為次區域合作做出貢獻。
來源: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中國秘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