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瀾湄周”之際,熊波大使在越南外交部下屬《世界與越南報》發表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瀾滄江—湄公河自古以來就是該流域國家賴以生存的自然饋贈和守望相助的天然紐帶。它孕育了古老燦爛的文明和世界最大的糧倉,把“同飲一江水”的六國連接成“平等相待、真誠互助、親如一家”的命運共同體。
以這條河流命名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簡稱“瀾湄合作”)機制倡議一經提出,就得到各國熱烈響應。從2016年正式啟動以來,瀾湄合作迅速從萌芽走向成熟,確定了以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為支柱,以互聯互通、產能、跨境經濟、水資源、農業和減貧為優先合作領域的“3+5+X合作框架”,形成了“領導人引領、全方位覆蓋、各部門參與”的合作格局,培育了特色鮮明的瀾湄文化,成為本地區最具活力和最具發展潛力的合作機制之一。
在各國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下,瀾湄水資源合作中心、環境合作中心、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全球湄公河研究中心、農業合作中心和青年交流合作中心陸續成立。中國設立的瀾湄合作專項基金陸續資助沿岸國家265個惠民生項目,并擬在2020年新增144個資助項目。在當前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的背景下,瀾湄合作順應人心和各國發展需求,為推進包括越南在內地區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和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全球化進程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今年是瀾湄合作機制創立第四年。瀾湄國家外長2月20日在老撾萬象召開瀾湄合作第五次外長會,通過了《第五次外長會聯合新聞公報》,梳理匯總了上次會議以來各領域合作進展,規劃了下步合作方向和重點,強調著力推進瀾湄經濟發展帶建設、公共衛生、水資源、農業、民生、非傳統安全、次區域機制協調發展等七大領域合作。特別是在發生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會議期間還成功召開了中國—東盟關于共同抗擊新冠肺炎問題的特別外長會,舉行了各國臨床醫學專家視頻會議,探討加強公共衛生合作、促進地區人民健康安全的措施,體現了地區國家情同手足、命運與共、團結合作、共克時艱的積極信號。
中越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也是全面戰略合作伙伴。中越在推動雙邊關系穩定發展的同時,也在瀾湄合作等地區合作框架下保持著良好協調配合。中國連續17年向湄委會無償提供瀾滄江汛期水文數據,并及時通報瀾滄江水電站水量調度,盡己所能幫助包括越南在內的下游國家應對嚴重干旱及臺風等緊急情況。近期,中國在自身旱情十分嚴峻、上游降水量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克服困難緊急增加瀾滄江下泄流量,為緩解下游國家旱情作出了積極努力。今年,瀾湄合作專項基金將向越方提供146萬美元,用于流域洪澇干旱治理、邊境貿易、進出口領域專業技能培訓、立法標準對接四個項目。相信這些項目的順利實施,將造福越南和本地區人民,也將進一步拓展中越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內涵。
瀾湄合作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在疫情和旱災的雙重挑戰下,構建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更加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變成現實。中國將積極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包括越南在內的流域國家密切配合,共同發揚開放包容精神,推動瀾湄合作走深走實,為本地區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瀾湄周”期間,我館在臉書主頁發布瀾湄合作系列文章。《世界與越南報》還刊登了越南外交學院學者文章,積極評價瀾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