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楊欣臨時代辦應邀出席泰國法政大學舉辦的第75屆“泰國和平日”暨比里·帕儂榮誕辰120周年紀念日活動并發表主旨演講,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介紹中國和平發展政策。
演講全文如下:
很榮幸應邀出席第75屆“泰國和平日”暨比里·帕儂榮誕辰120周年紀念日活動。感謝法政大學的盛情邀請。法大是泰國頂尖高等學府,名師薈萃、英才輩出,很高興有機會來到法大同各位進行交流。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當年,由比里·帕儂榮領導的自由泰運動,與中、美、蘇等國并肩戰斗,對在東方戰場最終打敗日本軍國主義發揮了重要作用。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愛好和平的世界人民迎來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和平的陽光再次普照大地。
我們不會忘記,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戰火遍及全球,各國軍民傷亡超過1億人。其中,中國付出了傷亡超過3500萬人的巨大犧牲,牽制了約七成的日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經歷了戰爭的人們,更加懂得和平的寶貴。今天,我們隆重紀念“泰國和平日”,就是對當年為維護和平而犧牲的英雄和慘遭屠殺民眾最好的緬懷,也能讓后人更好體會和平的珍貴。我們應當銘記歷史、珍愛和平。我們更應當面向未來、團結起來,堅定捍衛世界和平。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但世界卻并不太平。霸權主義、單邊主義、民粹主義日益抬頭,地區沖突和局部戰爭此起彼伏,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還在蔓延,傳統安全問題與氣候、衛生等非傳統安全問題相互交織。國際社會仍面臨“和平赤字”的巨大挑戰。特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國際安全形勢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
如何才能破解“和平赤字”,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我愿利用今天這個寶貴機會,和大家分享關于世界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中國主張、中國思路、中國智慧:習近平外交思想。
面對國際形勢風云變幻,習近平主席牢牢把握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深刻思考人類命運前途,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的新理念新主張新倡議,逐步形成并確立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特別是在事關世界和平與人類發展的重大問題上,習近平外交思想突出強調五個“堅定不移”,為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外交指明了前進方向,也為探索解決當今世界各種復雜問題提供了選擇。
第一,中國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愿景堅定不移。習近平主席指出,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世界各國應該共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積極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共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全球,這再次警示我們,人類命運始終休戚與共,團結合作愈發必要,共同體理念更具時代意義。面對全球疫情,中國秉持建設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理念,第一時間發布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毫無保留地分享防控與診療經驗,同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舉行了153場衛生專家視頻會議,向22個國家派遣了24支抗疫醫療專家組。中國盡全力向各國提供醫療防護設備出口,從3月1日至7月12日,中國累計出口口罩1066億只,防護服7.7億套,護目鏡1.7億副,呼吸機15.8萬臺,檢測試劑盒3.9億人份,有力支持了各國疫情防控。在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向國際社會莊嚴宣布,為推進全球抗疫合作,中國將在兩年內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同聯合國合作設立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建立30個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落實“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還要將中國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提供給世界。習主席的宣示鏗鏘有力,體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擔當。
第二,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堅定不移。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中華文明崇尚以和為貴。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蒙受了外國侵略和內部戰亂的百年苦難,深知和平的寶貴,最需要在和平環境中進行國家建設,改善人民生活。因此,我們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遵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國強必霸的邏輯不適用,窮兵黷武的道路走不通。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堅定不移的戰略選擇和鄭重承諾。中國沒有侵略擴張的基因,沒有也不會輸出自己的模式。中國發展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而不是要威脅誰、挑戰誰、取代誰。無論發展到哪一步,中國都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會把自身曾經經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
中國堅定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在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中,中國是國防費占GDP比重、人均國防費最低的國家,同時又是派遣聯合國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還是唯一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當前,中國參與了當今幾乎所有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的和平解決進程,在朝鮮、伊朗、緬甸、阿富汗等問題上展現大國擔當。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的發展壯大只能使世界更和平、更穩定、更繁榮。
第三,中國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決心堅定不移。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愿與沿線國家重點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方面加強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耙粠б宦贰背h提出7年多來成效顯著,中國已同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推動達成近300項合作成果。截至2019年底,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投資350億美元,上繳東道國稅費超過3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32萬個。
當前雖然有疫情影響,但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投資不降反升,對54個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81.2億美元,增長19.4%。正是這些實實在在、廣泛惠及沿線民眾的高質量發展成果,讓“一帶一路”日益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合作平臺和最受歡迎的公共產品。
第四,中國不斷推進大國協調合作的意愿堅定不移。當前,中國正積極發展與世界各大國之間的友好關系,努力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
我知道,大家對中美關系都非常關心。面對百年大變局和世紀大災疫,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威脅、新挑戰,世界都期待中美密切合作、積極互動,化解危機。現在,美方一些人反復炒作對華“戰略競爭”,宣揚“脫鉤”“新冷戰”。我要強調的是,中國的對美政策沒有變化,愿始終本著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與美方共同建設一個協調、合作、穩定的中美關系。
中美兩國人民有著友好交往的歷史,曾經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并肩戰斗。中美建交40多年來,雙邊關系取得了歷史性發展,不僅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巨大利益,也有力促進了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的確,中美在制度、文化、歷史等方面有很大差異,但這種不同過去、今天和將來都不會也不應影響兩國繼續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習近平主席強調,中美兩國合則兩利、斗則俱傷。中方愿本著善意和誠意發展中美關系,同時也會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我們希望美方以兩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根本利益為念,同中方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管控分歧,在互利互惠基礎上拓展合作,共同推動中美關系回到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
第五,中國實施“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的戰略目標堅定不移。中國幅員遼闊,是世界上周邊鄰國最多的國家。包括泰國在內的周邊國家同中國地緣相近、人文相親、利益相連,是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優先方向。中國愿同泰國及周邊各國同呼吸、共命運,共享美好未來。
親誠惠容是周邊外交基本理念。不斷鞏固睦鄰友好與互利合作,是中國周邊外交長期堅持的宗旨和原則。習近平主席進一步提出親誠惠容理念,強調要堅持睦鄰友好,守望相助,講平等,重感情;要誠心誠意對待周邊國家,爭取更多朋友和伙伴;要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同周邊國家開展合作,編織更加緊密的共同利益網絡;要倡導包容的思想,強調亞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發展,更積極促進地區合作。中國同周邊國家“重感情、常見面、多走動”,中國人相信“遠親不如近鄰”“好鄰居金不換”“親望親好,鄰望鄰好”。中國將始終把東盟作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支持東盟在東亞區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加強同東盟各領域合作。2020年上半年,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達2990億美元,同比增長5.6%。東盟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占中國貿易總額的14.7%。未來,中方愿繼續同東盟深化對話合作,完善區域架構,支持多邊主義和全球化,有效應對地區和全球性挑戰,特別是解決好當前尤為迫切的抗疫和發展兩大課題,切實維護地區和平與發展的良好勢頭。
女士們、先生們,
今年是中泰建交45周年。不久前,習近平主席同巴育總理通電話,兩國領導人共同強調中泰關系基礎深厚、潛力很大,愿以中泰建交45周年為契機,深化兩國友誼與合作,加強經貿、創新、扶貧等領域合作,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提升兩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水平。
45年來,中泰共同面對大發展大變革中的世界,在各自發展道路上都取得了非凡成就,全方位合作成果豐碩。中泰永遠都是和睦相處、患難與共的好鄰居、好伙伴、好朋友、好親戚。中國已連續7年是泰國最大的貿易伙伴,2019年又成為泰國最大外資來源國。今年上半年,雖然全球貿易形勢嚴峻,但中泰雙邊貿易總額逆勢增長5.6%,6月泰對華出口更是增加了12%,中國申請BOI投資項目達95個,投資金額總計174.6億泰銖。共建“一帶一路”旗艦型項目中泰鐵路建設進展順利。泰中羅勇工業園迎來成立15周年,150余家中國企業在此扎根,創造就業崗位3萬余個。中國多年穩居泰國最大旅游客源國,赴泰游客數量連續兩年破千萬。2019年,共3.6萬名中國學生在泰國學習,2.8萬名泰國學生赴中國留學,近1500名中國漢語教育志愿者在泰國工作。
特別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泰相互支持、共克時艱,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家親”的深厚情誼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精神。記得中國疫情暴發初期,泰國大街小巷都是為中國吶喊加油的視頻,泰各界紛紛向中國捐贈口罩,醫院慷慨收治中國病患,我本人也曾赴拉查威提醫院看望他們。多位患者治愈回國后,在中國社交媒體發文感謝熱情友善的泰國人民。泰國疫情蔓延后,中國政府、企業及社會各界也紛紛向泰國捐贈抗疫物資,僅通過使館轉交的口罩就多達500萬個。中國還向泰國提供抗疫藥物、口罩生產原料等定向出口,雙方在藥品與疫苗研發、支持世衛組織工作等方面合作協調,共同為全球公共衛生事業作貢獻。我們駐泰使館也設立了"愛心柜",為附近泰國民眾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面向未來,中方愿進一步同泰方加強戰略對接,堅定支持各自選擇適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繼續深化和拓展經貿務實合作,同時提升傳統產業和新業態、新產業合作;加強人文交流,促進民間友好;不斷擴大區域和國際合作,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我相信,在兩國領導人的親自關心和雙方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泰關系必將親上加親,好上加好。未來掌握在青年人手中,歡迎更多法政大學的師生和泰國年輕人多去中國走一走、看一看,歡迎你們多跟中國青年人交朋友,共同延續兩國悠久的友好情誼,共同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女士們、先生們,
1995年,時任總理川·立派正式宣布設立“泰國和平日”,并隆重邀請詩琳通公主殿下出席了第50屆“泰國和平日”紀念活動。泰國是珍愛和平的民族,和平與發展是中國、泰國及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面對當今世界出現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泰兩國及整個國際社會更應該繼續維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和以聯合國為核心,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原則為基礎的戰后國際秩序,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維護世界和平,共同創造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新世界,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