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瀾湄合作啟動五周年,在瀾湄周期間,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設計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亞洲象研究中心)于4月22日上午與老撾南塔省農林廳、豐沙里省農林廳召開了“2021年瀾湄合作跨境亞洲象保護研討會”,會議采用線上線下同步交流的形式。國家林草局國際司、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云南大學、西雙版納州、普洱市、臨滄市林業和草原局、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等單位的專家和領導參會。
會上,中老專家分別介紹了目前全球亞洲象保護情況及人象沖突緩解對策分析,老撾南塔省和豐沙里省農林廳副廳長介紹老撾亞洲象的監測保護現狀以及目前面臨的困難。目前,我國的亞洲象與老撾存在跨境種群交流,中老亞洲象遺傳多樣性保護意義重大。此次會議交流充分,對亞洲象保護的中老合作、瀾湄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中老兩國政府官員、科學家在一起共商亞洲象保護大計,是瀾湄合作跨境亞洲象保護的良好開端,為整個瀾湄區域甚至亞洲地區的瀕危物種保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次會議也是2020年瀾湄專項基金項目--瀾湄合作跨境亞洲象種群調查與監測項目的重要研討部分。該項目從2020年1月起,通過對中國—老撾跨境區域的亞洲象種群數量、活動路線與跨境通道、棲息地狀況進行調查,進一步了解了該區域亞洲象的基本現狀,為下一步亞洲象跨境保護、人象沖突緩解、社區安全防護等工作提供科學支撐,為“綠色瀾湄計劃”奠定基礎,共同守護綠水青山。
亞洲象是亞洲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陸生脊椎動物,也是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代表物種之一。亞洲象在瀾滄江—湄公河沿岸6國均有分布,亞洲象不僅是最具保護價值的野生動物,同時也是區域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亞洲象等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已經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要生態話題。保護好亞洲象對促進瀾湄區域生態系統穩定、維護生物多樣性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