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8日,北京)
各位嘉賓: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大家圍繞“攜手同心,共筑未來”的主題進行深入研討,具有重要意義。我謹對研討會的成功舉行表示祝賀,對各位嘉賓的積極參與和貢獻表示感謝。
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第2758號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這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標志著聯合國真正成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也開啟了中國和聯合國合作的新篇章。50年來,中國以實際行動踐行《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成為世界和平的重要建設者、全球發展的最大貢獻者、國際秩序的堅定維護者。
從被排除在聯合國之外,到成為幾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間國際組織的成員,并肩負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重任,中國始終按照《聯合國憲章》精神,說公道話,辦公道事,為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發揮重要作用。
從第一次向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派出5名軍事觀察員,到成為聯合國維和行動第二大出資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第一大出兵國,中國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關鍵力量,為維護國際和平安全作出突出貢獻。
從世界上貧困人口最多的國家,到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中國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為國際減貧事業樹立典范。
從世界上最大受援國之一,到成為全球發展的貢獻者,中國面向160多個發展中國家,實施了數千個成套項目和物資援助項目、上萬個技術合作和人力資源開發項目以及40多萬人次人員培訓。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打造全球最大合作平臺,形成141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加入的“一帶一路”大家庭,有力鞏固擴大全球共同發展成果。
從醫療衛生資源短缺,到在應對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中國積極開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合作,踐行中國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重要宣示,有力促進構建全球免疫屏障。
從曾經的粗放型發展,到如今積極引領全球環境氣候治理,中國切實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國家自主貢獻新舉措,有力推動形成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態環境的全球合作格局。
類似的歷史變遷還有很多。50年雖只是彈指一揮間,但中國以自身的發展書寫了人類進步的傳奇,并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為推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事業作出越來越大的貢獻。
各位嘉賓,
當前,世界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十字路口。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相互交織,人類發展遭遇多重危機,全球治理體系經歷深刻調整。國際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聯手應對挑戰、實現共同發展。為此,各國應當在以下幾方面凝聚共識、形成合力:
首先是捍衛多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是多邊主義的“四梁八柱”。各國要反對打著多邊主義幌子,玩弄偷梁換柱的把戲,將少數國家制定的規則強加給國際社會,避免制造新的分裂、引發新的沖突。要以對話彌合分歧,以談判化解爭端。動輒單邊制裁、訴諸武力,只能使仇恨延續、戰火不已,最終不會有任何贏家。中國將一如既往站在和平與正義一邊,秉持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二是加強抗疫合作,共筑生命健康防線。面對新冠病毒肆虐變異,抗疫仍是當務之急。必須堅持疫苗全球公共產品的第一屬性,摒棄“疫苗民族主義”,使疫苗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公平合理分配。病毒溯源是嚴肅的科學問題,在溯源問題上搞“有罪推定”和政治操弄,必將以失敗告終。中國將繼續本著科學態度與各方一道,積極開展全球科學溯源,為人類預防大流行再度發生作出貢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冠疫苗合作國際論壇首次會議致辭中宣布,今年全年中國將努力向全球提供20億劑疫苗,并向“新冠疫苗實施計劃”捐贈1億美元,這是中國落實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重大舉措,將為全球早日終結疫情提供重要助力。
三是堅持發展優先,推動全球共同繁榮。當前,全球發展不均衡仍在加大,對發展中國家構成嚴峻挑戰。要發揮聯合國統籌協調作用,將發展置于全球宏觀政策突出位置,全面、平衡、有力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聚焦發展中國家普遍關心的抗疫、減貧、糧食安全、教育、衛生等需求,為發展中國家籌集更多發展資源,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推動構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發展伙伴關系。我們愿同各國一道,建設一個“不讓任何國家、任何人掉隊”、共同發展繁榮的世界。
四是秉持開放包容,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發展必經之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是歷史大勢。要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基石的多邊貿易體制,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同心協力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搞封閉脫鉤的“去全球化”,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只會走入死胡同。我們歡迎各國、國際組織、跨國公司、金融機構和非政府組織都參與到“一帶一路”合作中來,推進世界經濟融合發展、成果共享,為全球復蘇增長注入更多動力。
五是完善氣候治理,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當前氣候危機正在加劇,國際社會團結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發達國家要盡快兌現對發展中國家提供氣候資金的承諾。各國要遵循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繼續通過自主貢獻和國際合作落實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中方將在今年10月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同各方一道,共謀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之路,推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六是加強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各國歷史、文化、制度、發展水平不盡相同,各具自己的特色。要摒棄制度模式偏見,跨越意識形態藩籬,堅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尊重不同文明對價值內涵的認識和理解,欣賞不同國家對價值實現的探索和實踐,以本國人民認可不認可、滿意不滿意作為最終評判的標準。中國愿同世界各國一道,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共同建設開放包容的世界。
滄海橫流,更當闊步人間正道。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都將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堅定站在歷史前進的正確方向一邊,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共進,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不懈努力。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