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瀾滄江—湄公河合作航空培訓項目開班儀式在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以下簡稱:中飛院)舉行。來自柬埔寨、老撾、越南的52名學員將接受為期兩個多月的培訓,涉及空中交通管制、飛行簽派和航空器維修等民航專業。
本次航空培訓項目包括“瀾滄江和湄公河沿岸國家民航管制員雷達管制培訓”、“基于能力的瀾湄國家飛行簽派員培訓”和“瀾湄沿線國家民用航空器維修專業人才培養”等多項任務,由中飛院實施。
開班儀式上,柬埔寨民航副國務秘書辛恩·錢塞雷武塔、老撾民航局局長維榭·申科漢姆以及越南航空學院校長阮氏海恒均表示,期待中飛院持續為其培養各類民航專業人才,幫助其解決現階段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建立長效合作機制。
瀾湄合作航空培訓項目是學院未來走向國際化辦學的最好基石,關立欣如是說。該項目的正式啟動是中飛院踐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生動體現,也是獨立開拓地面專業國際培訓的又一次實踐,對于實現國際化辦學、建成世界一流飛行大學具有重大意義。
中飛院是中國唯一為海外培養民航飛行員的學校,是亞洲第一個入選國際民航組織“未來航空人才計劃(NGAP)”的全日制大學。多年來,學院已為馬里、貝寧、日本等國家培養了百余名民航飛行員和多批次航空器維修、交通運輸、空中乘務等民航專業人才,人才培養質量國際認可度高。唐慶如說,本次課程受疫情影響采用線上教學方式,但學員們能獲得與線下授課同等質量的專業知識,更大程度上得到能力的提升。
本次培訓于10月11日開班,將持續到12月中旬結束,共計1186課時(其中理論課484課時,實踐實訓課程702課時),來自航空工程學院、航空電子電氣學院、空中交通管理學院、航空氣象學院和工程技術訓練中心共計56名優秀教師進行全英文授課。空管學院羅鳳娥教授代表培訓教師表示,一定本著對學員負責的態度做好本次培訓,按照課程計劃和線下培訓要求嚴格進行,確保培訓效果和質量。
中飛院一直以來積極推進國際合作,與美國、法國、英國等25個國家和地區的民航機構、航空院校以及波音、空客等知名航空制造企業在訓練、維修、科研等方面建有廣泛的交流與合作關系,推動了學院的國際化發展進程。
中飛院作為中國民航人才培養的“主力軍、主陣地、主渠道”,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開展多層次來華留學生教育和職業培訓,為沿線多個國家培養了多種專業民航人才,在國際民航培訓領域取得良好的效果和口碑。瀾湄合作航空培訓項目的正式啟動,預示著學院國際化辦學邁上新臺階。
未來,中飛院將繼續堅持國際化辦學道路,在開放合作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飛行大學,為民航強國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