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江—湄公河素有“東方多瑙河”、地區“黃金水道”的美譽。瀾滄江起源于中國青海,流經西藏和云南兩省區,出境后被稱為湄公河,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五國,是亞洲唯一具備“一江連六國”獨特地緣區位優勢的大河?!肮诧嬕唤钡那檎x使得瀾湄流域國家合作不僅基礎深厚,而且潛力巨大。
在“同飲一江水共話瀾湄情”——2021瀾湄萬里行中外媒體大型采訪活動中,來自瀾湄流域六國的多位專家學者及各界人士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瀾湄合作具有天然優勢
瀾滄江不僅是六國眾多民族賴以生存的“母親河”,也是一條五彩斑斕的民族文化之河。
“瀾湄流域國家不僅地理淵源極深,文化傳統也有很多相似之處?!眮碜跃挼榈臐h語國際教育博士龍威認為,瀾湄流域合作具有天然的優勢。
來自老撾的大學生裴麗娜也持類似觀點?!袄蠐胫苓厸]有海。對于每一個老撾人來說,湄公河就是我們的母親。這條河流也同樣滋養了中國、泰國、柬埔寨、越南、緬甸的人民。我們6個國家的人民對于瀾滄江—湄公河的感情是很深的?!迸猁惸日f。
2016年3月23日,中國和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領導人在中國海南三亞舉行了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共同宣布啟動這一新型次區域合作機制,一致決定建設面向和平與繁榮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5年多來,瀾湄合作經歷了培育期、快速拓展期,邁入了全面發展新階段,并在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三大支柱”和互聯互通、產能、跨境經濟、水資源、農業和減貧“五個優先領域”都取得了巨大進展。
青海民族大學科研處處長張海云認為:“受文化多樣性與自然多樣性的雙重影響,瀾湄流域呈現出不同的民族生態景觀。多個民族‘同源異流’,在文化上多源兼容,民族間的親緣關系和基因記憶是合作發展的深厚基礎?!?/p>
“瀾滄江不僅是一條生態屏障之河、經濟發展之河、文化匯聚之河,更是一條國際聯通之河?!痹颇鲜∩缈坡撛飨?、華中師大特聘教授范建華表示,瀾滄江—湄公河上下游的民族文化非常相近,六國間不僅可以共享文化資源,還可以共享市場資源。
旅游合作是加速器
西南林業大學副教授成海認為,旅游合作是瀾湄合作的加速器。
“瀾湄流域國家自然地理環境、人文風情及物產各具特色,對于各國人民都具有很大吸引力。這種資源的互補性就是產生合作動力的源泉。區域旅游合作的實質是旅游資源優化配置的過程?!背珊Uf。
龍威認為,在現代社會,很多人更青睞通過互聯網交流。但是,這種方式無法替代面對面的交流溝通。從這個意義上講,跨國旅游將成為打破虛擬交往、促進各國合作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龍威建議,鑒于當前瀾湄旅游面臨的現狀,應著重以“暢游瀾湄”為目標,提升區域旅游便利化水平。要堅持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吸引一批核心城市加入瀾湄旅游城市合作聯盟,以此為基礎有序推動和擴大區域內的旅游交流與合作。
“瀾湄流域的次區域經濟合作是一項國際開發的系統性工程。推動我國三省區與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5國建立冬夏互補式國際生態旅游模式,有利于形成合作內容豐富、交流往來頻繁的國際關系新秩序?!睆埡T票硎?。
推動瀾湄經濟高質量發展
緬甸外交部官員Htuann Naung認為,大多數亞洲國家都高度關注區域文化、傳統和商業的良好合作,因此,“在瀾湄流域可以盡可能多地實施合作計劃”。
“小時候,每到棉花成熟的時節,常常看到很多農民在地里手工采摘棉花。長大后,我通過網絡得知,中國農民使用機器一兩天就能完成我們要花好幾個月才能完成的工作。所以,借鑒中國的技術是很重要的?!迸猁惸茸铌P注的是科技合作,“現代科技不僅應服務于經濟發展,還應應用到生態保護中去。我們可以借鑒中國好的經驗,用現代科技手段保護好瀾滄江—湄公河。”
范建華則更為關注生態保護與文化保護的關系。一方面,要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保護好瀾滄江水域的生態環境,減緩瀾滄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惡化趨勢,保護和合理開發自然資源,維護沿江生態平衡;另一方面,要保護瀾滄江流域豐富多彩的原生態民族文化,加強對民族文化資源的普查與生產性保護,更加重視邊疆多元民族文化這個軟資源。
張海云表示,目前,瀾湄流域國家已基本形成了以交通、能源為龍頭,覆蓋環境、人力資源開發、貿易、投資、旅游、通信等多個領域的合作框架?!拔磥恚瑧嫿戜亓饔虻膮^域形象,并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融入瀾湄流域開發合作中,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推動瀾湄六國的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p>
范建華進一步建議,應充分發揮瀾湄流域的地緣優勢,提升其對東南亞的輻射作用,謀劃“瀾滄江—湄公河生態·經濟·文化帶”建設。
“各國在對話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尊重對方的文化。把各自的優缺點暫時拋開,溝通效果會更好?!饼埻硎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