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中醫走進瀾湄共促人才培養——江蘇瀾湄日”2022年“漢語橋”線上交流項目在南京啟動。啟動儀式由江蘇省外辦、南京中醫藥大學共同舉辦,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胡剛,江蘇省外辦一級巡視員黃錫強出席活動并致辭。啟動儀式在泰國皇太后大學、越南傳統醫藥大學設置分會場,越南駐滬總領事寧成功、泰國駐滬總領事樂達·普瑪視頻致辭。
胡剛在致辭中說,“江蘇瀾湄日”是深化江蘇與湄公河國家交流的重要紐帶,“漢語橋”項目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發起,致力于國際中文教育的推廣。為組織好本次“漢語橋”項目,南京中醫藥大學與泰國、越南合作院校進行了多次溝通,以充分了解學員對項目學習的期望。此次項目課程將采用直播、錄播、云端參觀、虛擬仿真體驗等授課形式,由長期從事留學生漢語、中醫文化、針灸推拿及中醫功法教學的專家授課。211名學員將在近4周的學習中,完成漢語、中醫漢語、中醫文化以及中醫特色課程。
黃錫強說,瀾湄合作機制成立6年來,江蘇與湄公河國家交往日益蓬勃、相互成就,雙方在諸多領域友好合作成效顯著。湄公河國家已成為江蘇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和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合作伙伴,相信“江蘇瀾湄日”活動必將成為講好瀾湄合作友好故事的重要平臺,成為雙方青年繼往開來、共創美好未來的新征程新起點。
寧成功談到,越南和中國的傳統醫藥歷史悠久,體現了東方文化的精粹,對維護人民健康發揮了獨特作用。通過此次活動,越南、中國以及湄公河國家的傳統醫學院校和學生將進一步增進交流。我們可以借鑒各自傳統醫學特色,探討加強在學術交流、人才培養、醫藥研發等領域的合作內容和項目,努力推動雙方合作關系邁上新臺階。
樂達·普瑪在發言中表示,就中醫來說,泰國中醫藥協會于1925年正式成立,至今已近100年歷史,此后,泰國公共衛生部也于1995年成立了泰中醫藥合作中心,以提高泰國中醫藥的質量與標準。漢語學習在泰國和其他瀾湄合作成員國也十分流行,泰國相關院校已開設約20多所孔子學院和教室,今天的活動將成為進一步深化瀾湄合作機制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