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日,駐泰國大使韓志強接受泰《民意報》和《即時新聞》聯合書面采訪,全文如下:
1、請問中國大使館在國慶節有什么特別的活動?大使有什么話寄語泰國民眾?
今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國慶。9月26日,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舉辦疫情以來首次線下國慶招待會,泰國政府、國會、軍方等各界代表及駐泰使團應邀出席。我和各位嘉賓共話合作友誼,分享重逢喜悅,共同為中國送上美好生日祝福。
新中國成立73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斗,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再過十幾天,中國共產黨將隆重召開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科學謀劃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中國人民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平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繼續奮斗。
中國的發展進步是中國人民團結一心、辛勤努力的結果,也得益于外部世界和平發展環境和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合作。泰國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以各種方式參與支持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國第一號外資企業執照就是發給泰國正大集團的。
此時此刻,我愿同泰國各界朋友和廣大在泰僑胞分享中國國慶快樂,分享對中國發展進步的自豪與喜悅,希望與大家共同重溫中泰關系給兩國發展和兩國人民福祉帶來的巨大利益,共同堅定不斷鞏固發展中泰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建中泰命運共同體的決心與信心。
2、大使已抵泰履職一年多了,請問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一年多來,泰國人民面對疫情等挑戰所展現出的堅強與韌性讓我感動,中泰友好合作克服困難與壓力逆勢上揚讓我欣喜。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有很多,最突出的還是“中泰一家親”的真摯情誼。
這種情誼體現在兩國山水相連、文化相通、血脈相融的不變屬性上,體現在兩國領導人密切溝通往來和對兩國關系的重要政治引領上,體現在兩國面對疫情患難與共、同舟共濟的無私幫助上,體現在雙方互利合作克服困難逆勢發展上,體現在雙方共同樹立建設中泰命運共同體新的愿景目標上。我作為中國駐泰國大使,為一年多來兩國關系取得的豐碩成果而高興,更對未來中泰關系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3、中國嚴格執行“動態清零”政策,中國政府如何推動和刺激經濟發展?這對世界經濟有何影響?
在疫情面前,中國政府始終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宗旨,堅持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原則,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盡管中國有14億人口,防疫任務極為艱巨,但中國新冠肺炎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在世界各國中都是最低的。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2.3%,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2021年經濟增長8.1%,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動態清零”強調的是對于疫情要發現一起就撲滅一起,及時切斷傳染鏈,防止蔓延。這樣做,可以局部地方短時間嚴格隔離的有限代價,換得疫區以外地方的正常生產生活,疫區本身也能夠快速擺脫疫情。盡管中國92%的人已接種疫苗,剩下的8%看似比例很小,但人數卻多達1.13億,我們不能讓他們不受保護地暴露在疫情之下。實踐證明,包括“動態清零”在內,中國的防疫政策和措施符合中國實際,在當前形勢下是中國的最佳選擇。
今年以來,受外部復雜嚴峻形勢和疫情影響,中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增大。中國政府及時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包括全年新增退減稅2.64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發債3.45萬億元、新增國家融資擔保1萬億元等,有效發揮了穩增長作用。據8月最新統計,各項主要經濟指標明顯改善,中國經濟保持著穩中向好的基本態勢。
當前世界經濟陷入滯漲,美國激進加息又進一步加大其他國家經濟困難,加劇國際金融風險。在此形勢下,中國經濟的穩步發展為世界經濟注入了難得的正能量。2021年世界經濟增量的30%來自中國,全球商品出口總額的15%來自中國。這意味著疫情下可貴的物資保障,意味著對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貢獻,意味著帶動世界經濟,尤其是周邊地區經濟走出困境、實現復蘇的一縷曙光。
4、很多國家包括泰國都希望中方早日進一步放寬疫情防控,您認為中國游客什么時候能重回泰國?
疫情前,中國赴泰游客人數一年突破千萬人次、占赴泰外國游客的四分之一以上。泰國旅游資源豐富,很多中國人都把泰國視作出國旅游的首選之地。曼谷的多元文化、清邁的安逸寧靜、普吉的碧海藍天都給中國游客留下了難忘的美好印象,而泰國人民的熱情好客,泰國美食的酸辣甜糯,同樣深深吸引著中國游客。疫情束縛了游客的腳步,但束縛不住人們對去泰國旅游的向往。隨著我們控制疫情能力不斷增強,人員進出境將越來越通暢,我相信疫后中國仍將是泰國最大旅游客源國,讓我們共同期待并努力推動這一天早日到來。
5、中國連續9年成為泰國最大貿易伙伴。您對擴大兩國經貿合作有什么建議?中老泰鐵路是否有助于擴大泰對華貿易?
經貿關系是國家關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國家關系能否助力本國發展、惠及民眾的最主要體現,也是對國家關系水平與質量最具實質意義的檢驗。中泰互為重要經貿合作伙伴,中國連續多年都是泰國最大貿易伙伴、農產品最大出口市場、主要外資來源國。即使在疫情影響之下,雙方經貿合作依然強勁增長,2021年兩國貿易額增長33%,達到1312億美元,歷史上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泰國農產品對華出口119億美元、增長52.4%。今年1-8月中泰貿易額約911億美元、同比增長6%,繼續保持穩步發展勢頭。
中泰經貿合作互利共贏,中國愿與泰方共同努力加快包括基礎設施在內的互聯互通建設,愿為更多的泰國優質產品提供廣闊市場,愿積極推動兩國企業加強產業投資合作。雙方在繼續拓展傳統領域貿易投資合作同時,有必要著眼國際形勢的復雜變化和世界經濟發展前沿,積極探討在能源、糧食和金融安全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領域打造合作新亮點。雙方同時還需要加強科技、教育交流合作,為兩國發展與經濟合作提供可靠的技術與人才保障。為此,兩國政府應加強各自經濟發展戰略對接,加強經濟政策對話溝通,加強對兩國互利合作的規劃指引和政策支持。
中國的經濟規模已接近18萬億美元,每年僅純增量部分就有約1萬億美元。中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正在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梢灶A見,中國發展將進一步對世界經濟,特別是包括泰國在內的周邊國家產生巨大帶動作用,給各國帶來大量新的發展機遇,中泰經貿合作前景無限廣闊。
中泰鐵路是兩國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中老鐵路開通以來,國際貨運總值突破100億元人民幣,經濟社會效益顯著。中老泰鐵路縱貫中南半島,將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未來實現連通后,雙方可以開通更多貨運快線、旅游班列,實現“貨物北上、游客南下”,形成高效便捷的人流物流大通道。屆時展現在我們兩國人民面前的,將是經濟融合發展、人員密切往來、共享繁榮進步的又一番新局面。
6、請介紹一下中泰教育合作和漢語教學情況。
國之交要在民相親,民相親要在文相通。教育合作是連接中泰民心的筑橋工程。在中泰兩國政府和各界的關心重視下,多年來中泰教育合作一直走在前列,創下多個全球第一。
泰國率先將漢語教學列入國民教育體系。泰國2000多所學校開設中文課,在校學生200多萬人。中國每年向泰國選派漢語教師志愿者、提供的中文教育獎學金名額全球最多。在連續多年的“漢語橋”中文比賽活動中泰國學生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去年9月,泰國27家孔子學院及獨立孔子課堂自發組織成立泰國孔子學院(課堂)發展聯盟,以促進泰國中文教學發展、中泰文化交流及中泰友好關系發展為宗旨,秉持共通、共享、共建的合作理念,搭建合作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在泰國學生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促進中泰文化交流發揮著重要作用,得到泰國各界廣泛認可,深受泰國學生喜愛。
今年4月,中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與泰國高等教育和科研創新部、泰國教育部及泰國教育部職教委簽署《關于加強中文教學合作的框架協議》《關于共同建設中泰語言與職業教育學院諒解備忘錄》,為中泰兩國語言教育合作做出新的規劃和安排。這預示著對兩國語言文化交流合作更強有力的支持和推動。
新冠疫情發生前,中泰兩國每年各自都有3萬多名學生到對方留學,這是中泰友好合作最為寶貴的人才。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這些學生現在正在陸續返校復學。我相信,隨著疫情不斷得到有效控制,中泰之間各種形式的教育交流與合作將會以更加強勁勢頭恢復發展,越來越多的中泰學生將有機會到對方國家交流學習,成為傳承中泰友好、構建中泰命運共同體新的生力軍。
7、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及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召開在即。面對當前國際地區復雜形勢,地區國家如何合作推進地區和平、穩定與可持續發展?
過去幾十年,盡管世界許多地方動蕩紛爭不斷,但東亞地區總體保持穩定,成為世界和平發展的一片綠洲。當前國際局勢很不太平,本地區原本良好局面面臨復雜嚴峻挑戰。
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認清問題的要害在哪里,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我認為,造成當今世界動蕩不安的主要問題是有的國家跟不上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在二十一世紀都進入了第三個十年的今天,還想稱霸世界,在世界各地制造動蕩不安、打壓異己,甚至不惜推行冷戰,來維護其霸權地位。而這種謀求霸權政策的背后,是其“零和博弈”、“贏者通吃”、“強權政治”的有害思維在作祟。亞洲國家大多奉行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團結互助、合作共贏的對外政策,這種國家間的相處之道緣于東亞文明“以和為貴”“和合共生”的深刻理念,這是亞洲文明、亞洲智慧,也是當今世界應該走的人間正道。
下階段有三場重要多邊峰會在本地區召開、由本地區國家主辦,這意味著全球治理將進入“亞洲時刻”,國際社會期待亞洲國家發揮引領作用。今年五月,峰會主辦國柬埔寨、印尼和泰國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平等、相互尊重和互利原則,促進共同、強勁、包容性復蘇,致力于加快區域一體化以實現共同繁榮,確保合作精神,鞏固東盟中心地位,這是在當前復雜國際和地區形勢下本地區發出的明確聲音。我期待并相信,我們亞洲國家有智慧、有能力在這個風云變幻的世界中克服干擾、戰勝挑戰,繼續保持本地區的穩定與繁榮,同時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為凝聚合力應對挑戰、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破解全球安全困境,習近平主席直面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先后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全面深刻回答全球需要什么樣的發展理念、世界各國如何實現共同安全的時代之問,為完善全球發展和安全治理體系、消弭人類發展赤字和和平赤字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我們希望同包括泰國在內的本地區各國,共同推動兩大倡議率先在本地區落地。一個多月后泰國就將主辦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國全面支持泰方辦會工作,期待著這次會議能夠重振APEC活力,聚焦亞太,聚焦合作,推動亞太共同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