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3日,中國駐緬甸大使陳海接受緬甸最大傳媒集團瑞丹倫下屬天網電視臺One News頻道獨家專訪。陳海大使全面宣介了黨的二十大重大意義和主要成果,結合習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等重大外交行動,介紹中國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交政策,闡釋黨的二十大和中國式現代化為中國同緬甸在內的東盟國家合作帶來的新機遇,描繪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陳海表示,中方始終秉持為緬甸國家和人民好的理念,在“一帶一路”、中緬經濟走廊框架下同緬方開展多領域合作,相信中國新時代新發展將為中緬合作帶來新機遇,為兩國特別是緬甸人民帶來更多福祉。專訪實錄如下:
一、中共二十大不久前在北京召開,此次大會將對中國未來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中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也是中國共產黨在建黨百年后召開的首次全國代表大會,具有里程碑意義。
大會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選舉產生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這為中國下一步發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障。歷史充分證明,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和科學管用的先進理論是一個國家發展壯大的關鍵所在。
大會提出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明確了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目標繼續前進等重大問題,為中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
大會明確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精辟論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明確了未來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部署。中國有十四億多人口,如此超大規模的人口整體邁向現代化,將徹底改寫世界現代化的進程、版圖和態勢,是史無前例的偉大創舉,也必將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大會還深刻把握世界大勢和時代潮流,宣示中國在變局、亂局中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政策主張和堅定決心,為共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注入強大信心和力量。
二、中共二十大的決策將為中國同緬甸乃至東盟國家合作帶來怎樣的新機遇?
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
中國將高質量發展作為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有十四億多人口,現代化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我們預期未來15年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將超過8億。中國將繼續依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緬甸在內的東盟國家是中國周邊外交優先方向,中國的發展將首先為緬甸等東盟國家創造機遇。中國已連續13年成為東盟最大貿易伙伴和相互投資最活躍伙伴。中國的巨大市場將一直向包括緬甸在內的東盟國家開放,進口更多東盟國家的農、林、畜、水等優質產品。近期,隨著旱季農產品收獲和出口旺季到來,我們高興地看到緬甸對華農、林、畜、水產品出口穩步增長。
我們還將繼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同東盟國家的“一帶一路”合作不斷傳來好消息。中老鐵路已開通近一年,累計運輸貨物超過1000萬噸。中泰鐵路加速建設,與中老鐵路連接指日可待。柬埔寨第一條高速公路——金邊至西哈努克港高速公路順利建成。不久前,習近平主席在巴厘島同印尼總統佐科共同觀摩雅萬高鐵試驗運行,這是東南亞第一條真正意義的高速鐵路,時速達350公里。中國同東盟國家合作,極大地帶動了有關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也有助于區域聯通發展。緬甸是中國的近鄰,我們有2000多公里的共同邊界,有很多合作增長點。緬甸同時也是“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節點國家,我們期待同緬甸各界繼續攜手共建“一帶一路”和中緬經濟走廊,尤其要使這些合作的成果更早更多地惠及緬甸人民。
三、中共二十大指出,中國在各領域成功推進改革。您認為中國共產黨成功的“密碼”是什么?
中國從100多年前積貧積弱,到現在日益邁向世界中心,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各項事業蒸蒸日上,關鍵在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揭示中國共產黨過去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密碼”,可以概括為“五個堅持”。
一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領土面積960余萬平方公里,有56個民族,區域、城鄉差異大。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治理好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和人口最多的國家,必須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二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摸索出的理論和經驗。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路和制度,只有結合本國具體實際和傳統文化的制度,才能真正符合本國發展需要,受到人民支持和擁護。歷史反復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三是堅持團結奮斗。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民族多樣,各地各民族的地理環境、生產水平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必須團結奮斗,才能戰勝風險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只有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發揚斗爭精神,才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和挑戰,才能繼續創造新的偉大奇跡。
四是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堅持科學的發展必須要有科學的發展理念。新時代十年來,我們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繼續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中國奇跡。這一行之有效的理念,我們將一以貫之地堅持下去。
五是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世界上政黨林立,世界各國有發展也有亂象。執政黨如何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律,毛澤東主席給出了第一個答案,就是人民監督。過去十年中國共產黨給出了第二個答案,就是黨的自我革命。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這是中國共產黨贏得人民擁護、鞏固長期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
四、中國的發展可以為緬甸提供哪些經驗借鑒?
習近平主席不久前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時說,每個國家都想過上好日子,現代化不是哪個國家的特權。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探索實踐基礎上,經過過去十年新時代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也是二十大報告中的重要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除了我剛才提到的人口規模巨大外,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這立足于五千年中華文明傳承的大同思想,在鼓勵個體創新創造、發揮能動性的同時,更要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公正,防止兩極分化。中國式現代化還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現代化不只是高樓大廈,還應該是精神大廈巍然聳立,同物質文明交相輝映,這樣的現代化才令人景仰。中國式現代化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堅持可持續發展,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進一步扎根中華大地。中國式現代化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我們通過世界的發展來促進自身發展,同時又以自身發展更好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我想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成功的關鍵,在于將本國國情和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開放發展合作,堅持維護國家和平發展和穩定。
現代化是每一個發展中國家都渴望和探索的,緬甸也同樣面臨現代化課題。中國式現代化給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緬甸地大物博,人民勤勞智慧,我們相信緬甸人民也一定能找到一條適合本國國情和傳統文化的正確發展道路。中方愿同緬方加強交流互鑒,通過友好合作提供支持幫助。
五、近期習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就地區和國際合作提出一系列主張。結合中共二十大召開,中國的對外政策是否有所改變,未來將會向怎樣的方向發展?
黨的二十大重申,中國繼續致力于促進世界和平發展,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對外政策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將以中國自身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內外政策的穩定性對沖國際局勢的不穩定性,以負責任的態度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努力。
二十大閉幕后,習近平主席應邀赴印尼巴厘島出席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赴泰國曼谷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對泰國進行訪問。在G20和APEC的舞臺上,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備受關注,中國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凸顯。這次與會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從宏闊時空維度剖析人類重大挑戰,點亮全球治理的“亞洲時刻”,為時代之問提供中國答案,為國際社會帶來寶貴信心,展現了作為大黨大國領袖的卓越風范、天下情懷。此次外交行動進一步顯示中國外交的未來方向。
當前,我們面臨百年變局、世紀疫情,世界金融、經濟、能源、糧食等多重危機,習近平主席在G20峰會上呼吁各國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貫徹“各國共同發展才是真發展”的共同體理念,號召團結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對抗、包容代替排他,推動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加有韌性的全球發展。習近平主席說,世界繁榮穩定不可能建立在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基礎之上,現代化不是哪個國家的特權,走在前面的國家應該真心幫助其他國家發展。這些重要論述都清晰表明,中國將繼續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緊密站在一起。
中國將周邊置于外交全局首要位置。在APEC會議上,習近平主席指出,亞太地區不是誰的后花園,不應該成為大國角斗場,呼吁建設和平穩定、共同富裕、清潔美麗、守望相助的亞太命運共同體。包括緬甸在內的東盟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中方愿同東盟國家一道努力,按照習主席在去年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中所談到的,推進和平、安寧、繁榮、美麗、友好“五大家園”建設,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在這個過程中,緬甸作為東盟成員也將受益。
六、中國想展示給世界什么樣的形象?
中國致力于向全世界展示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
第一是可信。中國有句古話,“言必信、行必果”。中國黨和政府的內外政策公開透明,戰略意圖光明磊落,保持高度連續性和穩定性。中國始終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我們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
第二是可愛。中國傳承中華民族和平和睦和諧的理念。說到中國,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美麗的山川、豐富的文化、中國功夫、可愛的熊貓、好吃的各地美食、好客的中國民眾。這些都是一個豐富多彩、包容和諧的中國形象的組成元素。中國堅持的是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親仁善鄰、協和萬邦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傳統。我們認為,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中國主張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進步。
第三是可敬。中國一直致力于做國際社會負責任成員,主動承擔大國責任,忠實履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職責使命。帶頭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對世界減貧貢獻超過70%。雖然我們自身發展仍然面臨很多挑戰,但我們仍全面落實G20緩債倡議,緩債總額在G20成員中最大。部分西方國家炒作的所謂中國“債務陷阱”完全是子虛烏有。中國超額完成到2020年碳排放強度下降40%至45%的目標,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和清潔發電體系。中國心系廣大發展中國家,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這都是解決世界難題、回答時代之問的重要舉措,得到許多國家的熱烈呼應。
我們相信,一個不斷走向現代化的中國,必將為世界提供更多機遇,為國際合作注入更強動力,為全人類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七、今年以來,中緬兩國在“一帶一路”、中緬經濟走廊框架下開展各領域合作,大使閣下能否簡要介紹一下有關進展,緬甸如何從對華合作中受益?
中方始終秉持為緬甸國家和人民好的理念,面向全體緬甸人民開展對緬甸各領域合作,幫助緬甸經濟民生,幫助緬甸更多民眾過上好日子。中緬雙方這些年本著互利共贏原則,共建中緬命運共同體,推進“一帶一路”和中緬經濟走廊建設取得新進展,努力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復蘇之路、增長之路。
中緬雙方一直保持著政策溝通,中緬經濟走廊聯委會下的多個工作組一直在有效運營,《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中緬之間已經生效,這為兩國務實合作帶來新的機遇。
我們扎實推進包括基礎設施在內的互聯互通。木姐-曼德勒鐵路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曼德勒—皎漂鐵路也在協商啟動可研,皎漂深水港和工業區等重大合作項目穩步探討和推進。上述項目將首先服務緬甸發展,同時促進緬甸同中國和周邊國家的合作。我來緬甸三年多,一個比較明顯的感覺是緬甸缺電,旱季尤其如此。緬甸自然稟賦優越,中方愿通過互利合作幫助緬甸解決“用電荒”。
我們統籌疫情防控和邊貿暢通,中國有關部門包括云南省在加強邊境疫情聯防聯控的同時,克服疫情困難,盡可能提升中緬邊境口岸通關效率。我們推進同緬甸的邊貿人民幣結算,還為順暢緬甸農畜水產品輸華提供便利。
我們深化民心相通。疫情發生以來,我們持續對緬開展抗疫幫扶,迄今已向緬甸提供5300多萬劑疫苗,雙方合作疫苗Myancopharm正式投產。瀾湄合作專項基金支持緬甸開展了90多個“小而美”項目,有效幫助緬甸改善民生。我們持續推進援緬他冰瑜佛塔修復項目,前不久我還出席了仰光波德堂佛發舍利安防工程的竣工和重新開放儀式。我們重視緬甸若開邦問題,援助了1000多套活動板房。我們協助緬甸培訓運動員在東南亞運動會取得佳績,協調緬甸留學生赴華留學和恢復學業。我們引導中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為緬甸社會發展、項目周邊民生發揮作用。中國大使館和在緬中資機構企業面向緬甸寺院、醫院、學生、弱勢群體等開展慈善捐贈,幫助緬甸人民改善生活。
我們愿繼續以自身新發展為緬甸和中緬合作帶來新機遇,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支持幫助緬甸振興經濟、改善民生。
八、您對中緬關系的未來有何展望?
中緬胞波情誼跨越千年,傳承至今。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對緬甸友好關系始終不變。我們將同緬方進一步落實好習近平主席2020年初歷史性訪緬成果,共同構建中緬命運共同體。
中緬是鄰國,我們比其他任何國家都更希望緬甸和平、穩定、發展。我們將繼續同緬甸各方溝通,在不干涉緬甸內政的原則基礎上,為促進緬甸局勢重回正軌貢獻中國智慧,發揮建設性作用。我們愿同緬甸各界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支持緬甸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我們愿同緬方穩步推進合作,共同建設好中緬經濟走廊,在交通、電力、制造業、貿易等方面同緬方加強合作,對緬提供幫助,讓更多的緬甸民眾獲益。我們還將繼續關心支持緬甸的減貧事業,通過減貧示范項目、瀾湄合作等幫助緬甸改善民生。中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致力于帶動緬甸在內的友好鄰居共奔小康。
“親戚越走越親,朋友越走越近”,雖然當前緬甸國內局勢面臨一些困難,但是我們對緬甸的未來有信心,中國新時代新發展將為中緬合作帶來新機遇,為緬甸人民帶來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