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在第六個“瀾湄周”來臨之際,中緬雙方共同參與錄制的“瀾湄周”專題訪談節目在緬甸最大私營電視臺天網電視臺One News頻道播出。中國駐緬甸使館鄭志宏公參同緬甸外交部瀾湄合作國家協調機構副主席溫澤雅吞、合作社和農村發展部農村發展司副司長紐紐溫共同暢聊瀾湄合作。
鄭公參表示,瀾湄合作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初心是“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流域國家不分大小強弱,始終秉持著平等協作、共謀發展、互利共贏的理念。瀾湄合作機制響應了成員國的迫切需要,適應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時代潮流,從誕生之日起就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瀾湄合作機制同其他湄公河合作機制有顯著不同。從地緣上看,瀾湄流域六國山水相連,人文相通,傳統睦鄰友好深厚,各國在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人文發展等方面利益緊密攸關,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從特點上來看,瀾湄合作不做高大上的“清談館”,而是做接地氣的“推土機”,開展可持續、惠民生、高質量、“小而美”的項目,讓瀾湄六國民眾都能實實在在感受到瀾湄合作的成果。從實踐結果上來看,瀾湄六國大力開展務實合作,共建民生工程,推動瀾湄合作保持高水平,成為區域合作的“金色樣板”。
鄭公參表示,瀾湄合作專項基金迄已支持了五批600余個接地氣、惠民生的項目,為促進區域穩定繁榮做出了積極貢獻。瀾湄合作推動了區域高質量互聯互通,中國企業承建的公路、機場等項目有效改善了湄公河國家的基礎設施水平,中老鐵路打通了黃金大通道,帶動了沿線經濟發展,緬甸方向的皎漂深水港項目也在穩步推進。瀾湄合作有效促進了區域經貿合作。2021年中國同湄公河五國貿易額近400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3%。瀾湄合作改善了流域國家民生福祉。瀾湄合作專項基金重點用于改善民生,支持開展太陽能光伏、農作物良種選育、咖啡增產等惠民項目,對當地民生改善的效果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瀾湄合作構筑了流域國家人文相親的友誼橋梁。中國已同湄公河五國建立近150對友好省市。瀾湄木偶節、舞蹈節、青年交流等項目有效促進了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
鄭公參表示,瀾湄合作第七次外長會成果豐碩,緬方作為共同主席國,做了大量協調推進工作。在當今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之際,冷戰思維、零和博弈、霸權主義盛行,各種傳統和非傳統安全交織,越是在嚴峻形勢下,瀾湄國家更應該團結一致,攜手應對,朝著瀾湄合作第七次外長會規劃的六個重點方向,繼續保持各領域各層級密切交往,推動各項合作走深走實,同時要在提升和改善流域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社會經濟等各個方面做出應有貢獻,為區域合作作出更好表率。今年是中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中國人民正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近期中國兩會順利召開,選舉產生新一屆國家領導人,擘畫了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方向。這將為包括緬甸在內的湄公河國家帶來更大發展機遇。中方將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進一步深化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共同致力于打造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示范區、全球發展倡議先行區、全球安全倡議實驗區,建設更為緊密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為區域各國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緬方表示,緬甸作為瀾湄合作共同主席國,積極發揮溝通協調作用,始終努力做負責任的成員國。瀾湄合作專項基金為緬甸民眾提供了技術、知識、設備和資金支持,提供了同地區國家溝通交流的機會,有助于促進政治互信和人文交流,擴大緬甸產品市場,助力緬甸國家發展。緬方將繼續用好瀾湄合作基金,加強戰略引領,同成員國共同推動疫后經濟復蘇,擴大農業、農村發展和減貧合作,推動水資源、可再生能源、環保和災害管理等綠色領域發展,加強在數字創新、公共衛生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密切人文交流,爭做瀾湄合作模范國家,為改善緬甸民眾生活水平和促進瀾湄地區和平繁榮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