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個“瀾湄周”之際,中國駐越南大使熊波在越南《世界與越南報》發表署名文章《攜手開創瀾湄合作更加美好的未來》。全文如下:
攜手開創瀾湄合作更加美好的未來
——寫在瀾湄合作七周年之際
瀾滄江—湄公河發源于中國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先后流經中國西南腹地和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是亞洲唯一具備“一江連六國”地理特征的大河。瀾湄六國人民世代毗鄰而居,人緣相親,文緣相通,友誼深厚,共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是六國人民和衷共濟、和合共生的生動寫照。2016年3月23日,六國領導人齊聚中國,共同宣布啟動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決定攜手共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共同為次區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彈指一揮間,瀾湄合作已走過不平凡的七年。
七年來,六國構建“領導人引領、全方位覆蓋、各部門參與”的瀾湄格局,習近平主席同湄公河國家領導人頻密互動,為瀾湄合作把舵領航。瀾湄合作領導人會議三次成功舉辦,七次外長會在六國輪流召開,共商瀾湄合作發展大計,確定了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三大支柱,創造了“天天有進展、月月有成果、年年上臺階”的瀾湄速度,推動瀾湄合作機制日益走深走實。
七年來,六國秉持“發展為先、平等相待、務實高效、開放包容”的瀾湄理念,有效落實《瀾湄合作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穩步推進互聯互通、產能、跨境經濟、水資源、農業和減貧五大領域合作,各優先領域聯合工作組和瀾湄水資源、環境、農業、青年交流合作中心高效運轉,600多個瀾湄合作專項基金項目相繼落地,為各國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注入強勁動力。
七年來,六國弘揚“平等相待、真誠互助、親如一家”的瀾湄文化,積極實施“本草惠瀾湄”“豐收瀾湄”“綠色瀾湄計劃”“瀾湄甘泉行動計劃”,通過靈活多樣方式開展文化藝術與旅游合作,密集組織智庫論壇、影視展播、媒體聯合采風等系列活動,搭建起瀾湄電影周、文化節、婦女論壇、青年友好交流活動等平臺,推動人文交流互鑒舉措,樹立國際合作典范。
今天,瀾湄合作已成長為行動導向、改善民生、聚焦發展的重要次區域合作平臺和“金色樣板”,有力促進有關國家可持續發展,助力縮小地區發展差距,為東亞乃至亞太地區發展作出了瀾湄貢獻,充分證明瀾湄合作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符合地區國家需求的正確選擇。
越南是瀾湄流域重要國家,是中國的友好鄰邦和全面戰略合作伙伴。在兩黨最高領導人戰略引領下,中越關系保持積極發展勢頭,瀾湄合作日益成為雙方拓展地區事務合作的新亮點。雙方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和“兩廊一圈”發展戰略對接,保持經貿投資發展勢頭和產供鏈穩定暢通,雙邊貿易額逆勢上揚達2349億美元。雙方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跨境鐵路聯運邁出新步伐,同“陸海新通道”乃至“中歐班列”有機銜接。雙方積極開展水資源合作,及時分享跨界河流水文信息,共同推進瀾湄水資源合作信息共享平臺建設。中方通過瀾滄江水電站科學調度,充分發揮“調豐補枯”作用,為助力下游國家防汛抗旱、維護糧食安全發揮積極作用。雙方著力拓展民生合作,簽署3批價值近470萬美元的瀾湄合作專項基金項目,精準投向基礎設施改善、邊境貿易、農業生產、技能培訓等惠民領域,為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瀾湄合作即將邁入第八個年頭。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地區形勢和艱巨繁重的經濟復蘇發展任務,六國應進一步堅定睦鄰友好決心,堅持互利合作恒心,攜手打造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示范區、全球發展倡議先行區、全球安全倡議實驗區,構建更加強韌的瀾湄流域經濟發展帶,建設更為緊密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
中方愿與瀾湄國家一道,以高層重要共識為指引,不斷完善瀾湄合作“3+5+X”合作架構,穩步落實六大惠湄舉措,持續提高瀾湄合作專項基金項目效能,聚焦農業、水資源、數字經濟、人才培養、公共衛生等重點領域合作,早日通過瀾湄合作新的五年行動計劃,扎實推動瀾湄合作同東盟共同體建設和中國-東盟合作優先領域有機銜接,攜手開創瀾湄合作更加美好的未來,讓瀾湄合作的豐碩成果更多惠及六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