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慶祝第六個瀾湄周,迎接瀾湄合作“金色五年”的正式啟動,2023年3月28日,由成都世通研究院主辦,察哈爾學會和四川師范大學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協辦的,瀾湄合作學者智庫的座談會在成都舉行。邀請了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以及中國四川、重慶、云南、貴州、廣西和海南的智庫及相關機構的20多專家學者參加,探討如何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挑戰,推進區域發展。
成都世通研究院院長龍興春教授在開幕辭里表示,瀾湄國家山水相連,人文相通,有很大的合作發展潛力,要把合作潛力轉變了合作發展成果,需要相關國家各界共同努力,智庫的作用不可或缺。瀾湄合作國家智庫對話,有助于增進彼此的了解和溝通,就瀾湄合作的相關問題開展合作研究,為深化瀾湄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希望參會的各國專家學者暢所欲言,積極討論,分享各自的見解,擦出智慧的火花,充分交換意見,凝聚共識。
四川省外事辦亞洲處副處長胡洪俊向參會專家簡要介紹了四川省與湄公河國家交往情況及四川在瀾湄合作中的比較優勢,表達了通過搭建平臺分享經驗,進一步深化合作的期望。胡洪俊表示,長期以來,四川省高度重視與湄公河國家的友好交流合作,同流域各層級政府及民間機構保持密切聯系,積極推動雙邊交往。隨著中老鐵路的貫通,RECP協定的正式生效,四川積極發揮區位優勢,加強與湄公河國家經貿往來互動。此外,在農業、科教及文旅等多個領域的合作也不斷深化,打造了諸多推動瀾湄合作深入民心的典型案例。
隨后,參會中外專家從多個角度分享分析了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的現況和前景。其中包括,中國-東南亞國家間能源領域的產業互補,針對水資源的域內協同,東盟國家漢語教學的現況,中國與湄公河流域國家間國際教育所遭遇的挑戰和方針,瀾滄江-湄公河國家間高層互動的文本分析,應對疫情及其他公共衛生危機的準備,區域一體化的外部不穩定因素,跨國貿易和跨國犯罪問題,域內國家內部政策進度對瀾湄合作的影響,各國合作實踐中的法務挑戰等等。
為了進一步推動瀾湄合作機制的發展,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首先,各國應在基礎設施建設、經貿合作等領域加強互動,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與瀾湄合作機制的深度融合,更好地為域內人民創造福祉。其次,應建立健全的生態保護機制,保障河流的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建設區域綠色經濟。同時,學者們也呼吁加強文化交流,促進民心相通,突破單一的經濟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互動模式,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在交流中發現和創造合作機會。
龍興春最后總結表示,這次瀾湄合作智庫對話取得了積極成果,增進了學者間的相互了解,希望大家以此為基礎,開展更多的交流合作。世通研究院計劃在今后舉行全部線下的智庫對話會,邀請這次參會的各位專家學者和更多地瀾湄國家智庫參加,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龍興春再次對參會的各國專家學者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