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中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廣西民族大學、老撾國立大學三方聯合培養老撾本土中文教師項目簽約儀式在老撾國立大學孔子學院舉行。該項目將每年資助60位就讀孔院中文師范本科專業的老撾籍學生赴廣西民族大學留學,以“2+2”模式幫助老方培養本土中文教師。姜再冬大使、語合中心主任馬箭飛、廣西民大校長謝尚果、廣西教育廳副廳長李清先和老撾教育體育部部長普、國立大學校長烏東及師生代表出席。
馬箭飛和謝尚果在致辭中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老鐵路通車儀式上指出,中老友誼的未來在青年,互聯互通的根基在心心相通。在雙方共同努力下,老撾國立大學中文專業和中文師范專業發展迅速,老撾國立大學孔子學院開設老撾首個中文師范本科專業,為老撾本土中文人才培養和中老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貢獻。今天的簽約儀式將進一步增進兩國語言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為中老民心相通和世代友好發揮更加積極作用。語合中心和廣西民大愿一如既往支持老撾中文教學發展,助力中老民心相通。
普和烏東高度評價協議簽署并表示,三方聯合培養老撾本土中文教師項目,標志著老撾國立大學中文教學事業翻開新篇章,必將有力推動老撾教育工作特別是中文師范專業的發展,為今后培養優秀的本土中文教師打下堅實基礎。這充分體現了老中雙方在“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精神指引下,不斷深化包括人文交流在內的全面戰略合作,老方對此深表感謝。
姜再冬祝賀三方簽約并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同訪華的通倫總書記會談時指出,要持續拓展科技、教育、文化、旅游、衛生、青年等領域交流合作,增進民心相通。通倫總書記高度贊同,表示希望加強兩國人民相互理解和人文交流,促進老中關系實現更大發展。中國教育部語合中心和廣西民大資助老撾國立大學中文師范專業學生赴華學習,是積極落實兩黨總書記重要共識的具體舉措,我們表示高度贊賞和積極支持。
姜再冬表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中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教育事業,也因此高度重視發展中老教育合作。中國每年向老撾提供350個政府獎學金名額,僅今年以來就已有1200名老撾學生赴華。上月中方援老遠程教育項目啟動、援老萬象市皮瓦中學移交,援老納賽通中學、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和郵電學院將于今年內竣工移交,援老農村教師素質能力提升工程也在積極推進。這些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老教育合作的力度之大和速度之快。
姜再冬指出,中老教育合作取得的上述進展表明,中老山同脈、水同源、文同根,教育合作基礎深厚、空間廣闊。希望兩國主管部門乘勢而上,在既有良好基礎上,增加各類獎學金名額,加大對老撾教師進修培訓力度,指導雙方院校拓展深化結對幫扶,合力構建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的教育合作新格局,為老撾發展培養更多人才,為中老友好事業培育更多接班人,為兩國命運共同體建設打下更為堅實的民意基礎。
姜再冬強調,中老教育合作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黨和政府的支持推動固然重要,終究還要靠雙方院校和師生的共同努力。廣西對老教育合作具有特殊淵源,著名的“六七”學校就位于南寧,已經成為中老革命友誼的見證。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廣西民大又成為對老教育合作的主力,希望并相信將為推動中老教育合作高質量發展再立新功。我們也希望獲得資助的各位同學繼承和發揚“六七”學校前輩的優良傳統,珍惜機會、刻苦學習、早日成才,做中國語言文化的傳播者、中老友好合作的促進者、中老命運共同體的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