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十年一路走來,“一帶一路”倡議始終不忘初心、不懼風雨、披荊斬棘,從愿景走向現實,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打造了一個個“國家地標”“合作豐碑”,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
倡議好不好、項目實不實,參與的國家和人民最有發言權。近期,來自70個發展中國家的80多名記者來華,采訪“一帶一路”項目的中方承建機構和參與人員,用一篇篇現場報道現身說法,生動講述共建“一帶一路”的真實故事。
本篇為老撾記者對中國交建老撾水電項目的報道摘要。
記者參訪中國交建
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中國企業積極參與老撾同中國共建“一帶一路”合作,開展了一系列基礎設施項目。其中,中國交建對老撾水電項目及其他領域的投資一直保持增長態勢。得益于此,老撾經濟社會不斷取得新發展。
中國交建老撾水電項目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稱,老撾是東南亞地區水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交建已在老撾運營了20多年,截至目前,已經投資建設運行了南立1-2水電站、南椰2水電站和南公1水電站。未來,中國交建將在老撾投資更多水電項目。
記者同中國交建座談
目前,這些項目已為其所在的老撾川壙、萬象和阿速坡省創造了成百上千的就業崗位,為屬地員工家屬搭建了多元化的職業發展和職業教育平臺。同時,輸電系統和變電線項目也正為其所覆蓋的老撾其他省份提供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在過去20年中,中國交建還在老撾各地修建和完善道路、橋梁、學校、兒童游樂場、實驗室等設施,不斷為當地社會作出貢獻。
中國交建對老撾水電項目的投資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清潔能源技術的關注一脈相承。面向未來,中方將在當地探尋更多清潔能源投資機會和途徑,為老撾實現綠色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記者報道截圖
“一帶一路”小知識
老撾被譽為“東南亞蓄電池”,水力資源豐富。全國2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0余條,擁有超過1.8萬兆瓦的巨大水電潛力。這種清潔、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在全球能源市場中日益受到重視。目前,在老撾注冊的中資發電企業已在當地投建18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348兆瓦,為老撾水電發展持續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