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加強瀾滄江—湄公河(瀾湄)區域森林可持續經營研討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在北京召開。研討會由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亞太森林網絡管理中心與亞太森林組織聯合舉辦,中國與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等經濟體林業主管部門、科研機構及國際組織代表60余人參會。各經濟體代表分享交流了國有林場森林多功能管理與示范、珍貴樹種繁育與保護、特定區域森林可持續經營、森林生態系統綜合管理規劃與示范、城市森林管理和利用、國家公園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發展等項目進展情況和合作建議。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際司司長夏軍表示,活動恰逢第12個國際森林日以及2024年"瀾湄周",旨在促進各相關經濟體同行共同交流瀾湄區域林業合作成果,分享最新林業政策,共商未來區域林業合作。夏軍指出,中國與瀾湄流域各經濟體在林草領域已開展了廣泛的多雙邊合作,與柬埔寨、老撾、緬甸和越南簽訂了林業雙邊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林業人才培養、森林可持續經營、野生動植物保護、林產品貿易、邊境森林火災防控、竹藤資源開發利用等合作。
瀾湄合作共同主席國泰國皇家林業廳林業外事司司長普瑞查·奧瑟特(Preecha Ongprasert)表示,瀾湄六個經濟體森林資源面臨巨大挑戰,包括工業化、城市化和人口增長導致人類對森林資源的需求增加,以及氣候變化、洪水和干旱頻繁發生帶來的不確定性。他呼吁所有成員經濟體加強森林資源管理,這對該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亞太森林組織秘書長魯德指出,瀾湄區域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此外還具有親密的人文聯系、開放包容的心態以及高度契合的政治共識,因此亞太森林組織高度重視并看好該區域森林可持續經營。目前,亞太森林組織大約60%的資金用于資助該區域項目。
會議最后,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世榮強調了瀾湄區域森林保護和經濟體間更緊密地合作的重要性。他建議,進一步強化區域森林資源監測評估能力,健全林業人才培養與合作機制,提升瀾湄流域林業發展水平。
本次研討會為瀾湄合作啟動八周年暨2024年"瀾湄周"系列活動之一。林業是瀾湄合作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12月通過的《瀾湄合作五年行動計劃(2023-2027)》提出,加強瀾湄區域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森林資源可持續管理、森林資源評估監測、野生動植物保護、林業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災防控、林業人才培養等領域的合作。
瀾湄合作是首個由瀾湄流域國家共同創建的新型次區域合作機制,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臺。2018年以來,每年3月23日的那一周被確定為"瀾湄周",期間舉行文體交流、智庫論壇、媒體撰文、影視展播等慶?;顒?,宣介展示合作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