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周”綠色瀾湄計劃:低碳與可持續基礎設施知識共享圓桌對話28日開幕,瀾湄六國官員、專家學者等共聚云南昆明,回顧瀾湄環境合作進展,展望未來發展。
瀾滄江—湄公河發源于中國青藏高原,流經緬甸、老撾、柬埔寨、泰國、越南,串聯文明、傳遞友誼。八年來,瀾湄合作機制下,六國環境合作碩果累累。
2023年12月,瀾湄合作第四次領導人會議發表《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四次領導人會議內比都宣言》和《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動計劃(2023-2027)》,提出持續實施“綠色瀾湄計劃”,重點推動本地區環境治理與低碳發展能力建設、瀾湄綠色低碳可持續基礎設施知識共享平臺建設,以及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框架下的可持續生態系統管理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加強與其他相關次區域機制溝通。
中國生態環境部國際合作司二級巡視員崔丹丹表示,中方高度贊賞瀾湄環境合作取得的顯著成果,以及為區域生態環保合作作出的積極貢獻。本次圓桌對話設置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與應對氣候變化協同增效、可持續基礎設施與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等議題,希望為各國提供借鑒和參考。未來生態環境部將一如既往支持合作,打造暢通的聯系渠道,推動瀾湄合作機制、大湄公河次區域環境合作機制等區域機制協作發揮合力。
柬埔寨環境部政策和戰略總局副局長亨·燦東(Heng Chanthoeun)介紹,該國通過部署農業、工業、垃圾廢棄物處理相關行業來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態環境等問題,并取得一定成效。他表示,希望將柬埔寨現行的環境政策與國際性的環境合作框架相協調,與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問題。
現場,《瀾滄江—湄公河環境合作戰略2018-2022評估報告》發布,全面梳理首期區域環境合作戰略實施成效,總結階段性進展和經驗,完善瀾湄環境合作機制,分享區域合作良好實踐案例。評估結果顯示,第一期瀾湄環境合作戰略充分響應國際環境氣候治理框架,全面對接瀾湄合作整體目標和六國綠色發展戰略,有效推動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應對氣候變化政策主流化,助力區域綠色發展共識和民心相通,促進區域經濟韌性發展。
此次圓桌對話活動由瀾滄江—湄公河環境合作中心、中國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云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主辦。在接下來的一周內,瀾湄六國嘉賓將結合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與綠色價值鏈、氣候變化適應、環境質量改善與氣候變化協同治理等主題開展調研和研討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