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下午,由復旦大學和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等單位主辦、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承辦的第八屆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治理與發展青年創新設計大賽(Youth Innovation Competition on Lancang-Mekong Region's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簡稱瀾湄青創賽、YICMG)決賽在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開幕。來自瀾湄六國的好鄰居、好伙伴再赴“五年之約”,圍繞賽事主題“城市與人類居住區的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Communities)提出創新創業方案,深化高等教育合作,促進青年人文交流。
開幕式上,泰國宋卡王子大學總校長尼瓦特·基奧普拉杜布(Niwat Keawpradub)、復旦大學副校長周磊分別致歡迎辭,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亞洲司參贊吳曉風視頻致辭,柬埔寨王國駐泰王國大使宏薩魯恩、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宋卡總領事吳冬梅等六國外交官代表蒞臨現場;青海大學黨委副書記辛全洲、廣西財經學院原副校長、海上絲綢之路與廣西區域發展研究院院長潘慧、玉樹州委常委、宣傳部長武良桃、玉樹州副州長郭虎春,以及瀾湄六國其他代表性高校校領導和合作單位領導出席會議;此外,來自湄公學院等國際組織代表也參加了會議。
今年的開幕式別具一格,以瀾湄青創賽創意短片為引子,融入玉樹瀾滄江源民族文化藝術團歌舞表演和上海音樂學院傳統民族樂器表演等中華文化元素,通過泰式舞蹈配合嘉賓手捧“明燈”啟動比賽,寓意瀾湄合作前景光明、一路前行,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六國人文相親、文明互鑒的深厚聯結。
瀾湄六國“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是山水相接的鄰國,也是親密友好的鄰邦;瀾湄之水同明月,六方沃土共朝陽,在同一片流域的土地上,樂業安居是六國人民的共同向往。而如何以奮斗不息的姿態、創新不居的動力推動流域實際問題解決,則是六國高校、青年與社會各界的共同使命。
「相鄰·友鄰」
六國山水相鄰,共建友好睦鄰
瀾湄六國依山傍水、地域相連,作為“搬不走的鄰居”,面臨著因地緣客觀條件帶來的共同挑戰,同時也共享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因此更加呼喚加深合作,以睦鄰、友鄰、富鄰共建和諧大家庭。
瀾湄流域氣象復雜、水系發達,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面臨著洪旱災害挑戰和水資源挑戰;流域人口稠密、自然條件多變,城市化進程制約因素較多,何以建設繁榮、綠色、衛生、韌性、包容和智慧的共同家園,引發了六國政府、高校、青年的探索與實踐。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亞洲司參贊吳曉風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成立瀾湄合作專項基金,開展‘豐收瀾湄’、‘瀾湄甘泉行動’、‘綠色瀾湄計劃’、‘瀾湄太空合作計劃’等數百個項目,推動了地區經濟發展,為人民帶來了福祉”。
在“瀾湄太空合作計劃”的支持下,復旦大學擬于今年8月中旬發射“復旦一號·瀾湄未來星”,并計劃在此基礎上籌備建立瀾湄青年天體科學研究中心,設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來華攻讀研究生學位獎學金,依托瀾湄青創賽拓展高校間合作網絡,通過深化大氣科學領域科研合作、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為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更加和平與繁榮貢獻力量。
“這些年來,我開始認識到YICMG的最大優勢在于它能夠將不同背景的國家聚集在一起,為共同的事業而奮斗。我堅信,將我們各國的青年聚集在一起,不僅將為該地區最為緊迫的問題帶來長期解決方案,而且還將建立超越國界的寶貴友誼?!碧﹪慰ㄍ踝哟髮W總校長尼瓦特·基奧普拉杜布如此評價道。
“瀾湄青年金色倡議”就是這樣一個縮影,象征著擔當,承載著希望。今年,YICMG積極響應《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動計劃(2023-2027)》中關于“發起瀾湄青年倡議”的要求,繼續鼓勵六國青年代表圍繞賽事主題討論形成第二份金色倡議。青年代表們一致認為,培育一個有凝聚力和繁榮的社區,專注于包容性參與、可持續增長和共享利益是其共同愿望,而六國青年一定能夠共同建設一個和平、安全、繁榮、美麗、友好的家園。這既是“鄰里相處”的需要,也是青年人的共同志向。
「安居·不居」
共享樂業安居,尤以創新不居
復旦大學副校長周磊在歡迎辭中指出,“創新”是瀾湄青創賽的不變初心、持久導向和顯著特色;創新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重大命題,人類發展需要創新,合作交流促進創新,青年則是創新的生力軍;“無論是人類居住區問題的創造性解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創意性方案,還是六國高校間各個方面的合作、交流,最終都離不開青年、人才的參與和貢獻?!苯衲曩愂轮?,就涌現出了一批力圖以創新思路促進“樂業安居”的選手作品。
來自泰國宋卡王子大學的“Bio-Based Air Filter”項目瞄準瀾湄流域農業廢棄物焚燒傳統及其造成的污染問題,打造生物基-可降解的空氣過濾器,將農業實踐與環境管理有機結合。類似地,越南河內人文社科大學的三名學生也在材料創新上下功夫,嘗試通過對廢棄醫療玻璃制品進行再加工,同時解決環境污染和建筑材料替代問題。
中國復旦大學的“RecycleWatt”項目則利用科技賦能,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基礎上,建立“積分激勵-收集中轉-發電供能”垃圾分類回收新模式;中國青海大學的一支參賽隊伍同樣關注電力問題,試圖通過搭設微電網架構改善城市交通信號系統供電。值得一提的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名參賽隊員曾是去年第七屆瀾湄青創賽的志愿者,因賽結緣,今年則以選手身份繼續為瀾湄區域治理做出貢獻。
包括上述項目在內的所有參賽作品接下來都需要經歷兩輪評審展示、一次“瀾湄咖啡屋”專家集中指導以及創業導師團的個性化指導。此外,本次賽事還增設了“項目路演”和“國際學術報告會”環節,一方面參賽隊伍需借助視頻、網頁、展板、實體模型等形式現場演示作品,進一步提升了展示度和互動性,有助于促進方案孵化落地;另一方面則能夠通過高端講座、學術交流汲取靈感、學習進步,幫助作品打磨完善。
依托瀾湄青創賽,校際合作模式也不斷創新。復旦大學與宋卡王子大學在開幕式上簽署了為期五年的校際合作諒解備忘錄,旨在促進兩校師生在學術項目、社會實踐等方面常態化、機制化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通過吸引更多高校、企業和國際組織加入,賽事資源不斷拓展,影響力也不斷提升。這都有助于為瀾湄青創賽進一步發展、瀾湄青年交流進一步深化提供可持續保障。
本次比賽共收到了瀾湄六國9所高校、288名學生提交的96個作品。最終入圍決賽的60位選手接下來將角逐“最有價值問題”、“最有創意團隊”、“最佳跨國團隊”、“最佳孵化方案”四類獎項,并在“文化之夜”中展現國家風采,在主題參訪中體驗本地風情,加深友誼,開拓眼界,收獲成長。嘉賓、評委們還將就進一步推動賽事影響力擴大、賽制完善以及下一屆比賽舉辦事宜進行商討。
在普吉的日子里,好鄰居相聚話新章,任海風吹拂夏日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