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同瀾湄合作模式。共享河流,共享未來。"湄公河委員會秘書處首席執行官阿努拉克(Anoulak Kittikhoun)近日在接受中國網專訪時說。
7月15日,瀾湄六國瀾滄江源聯合考察活動在青海省啟動。阿努拉克在啟動儀式上強調了瀾湄六國合作的必要性以及聯合考察的重要性。
湄公河,在中國稱為瀾滄江,是一條流經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的重要水道。六國于2016年啟動瀾湄合作機制,瀾湄水資源合作中心于2017年在此機制下成立。
"這次歷史性的考察是瀾湄水資源合作中心和湄公河委員會秘書處首次組織六國參與的湄公河源頭聯合考察,"阿努拉克指出,此次合作有助于加深對瀾湄上游情況的了解。
多年來,瀾湄國家一直密切合作,以增進對水資源管理的了解和合作。其中一項重要舉措是建立和優化瀾湄水資源合作信息共享平臺。阿努拉克表示:"湄公河委員會愿意為這個平臺做出貢獻,確保六國都能從數據共享中受益。"
自2002年以來,中國水利部在汛期定期向湄公河委員會秘書處提供水文數據,自2020年11月起開始提供全年水文數據。
阿努拉克還談到了瀾湄流域水文條件的變化模式。他說:"'瀾湄流域水文條件變化及其適應策略聯合研究'第一階段工作得出的結論是,氣候變化對流域產生了重大影響。"阿努拉克表示,"我們必須共同努力應對氣候挑戰以及水基礎設施開發和管理方面的挑戰。"
聯合研究由瀾湄水資源合作中心和湄公河委員會秘書處共同開展,并于 2023年 8月完成了第一階段工作。研究基于對氣象干旱的長期趨勢、發生頻率、持續時間、強度和厄爾尼諾現象影響的分析得出結論:氣象因素在水文變化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正在進行的聯合考察旨在收集第一手數據,以制定有效戰略,應對流域不斷變化的水文條件,并最大限度地為所有相關國家帶來河流利益。"阿努拉克說。
此外,阿努拉克還高度評價中國政府為保護瀾滄江源頭所做的努力,以及在開發項目中對生態和環境因素的重視。他指出,瀾滄江源頭沿岸的壯麗景色是中國保護工作的明證。
"聯合考察讓六國專家親眼目睹了這些努力,"阿努拉克說。"這是第一次聯合考察,但不應該是最后一次。"他透露,計劃邀請六國于9月或10月對瀾滄江-湄公河下游進行第二次聯合考察,征求更多寶貴見解。
阿努拉克曾多次訪問中國,他觀察到,云南省的水電項目在干旱期間放水,使下游的瀾湄國家受益。他還強調,有效管理水資源可以加強能源和糧食安全,并通過減少水傳播疾病改善民眾健康狀況。
想到瀾湄國家之間相似的歷史、文化和美食,阿努拉克對未來表示樂觀。他重申"共享河流,共享未來"的原則,強調瀾湄六國在管理水資源方面開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