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4日,"復旦一號(瀾湄未來星)"在山東海陽東方航天港,搭載捷龍三號運載火箭點火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成功。
"復旦一號(瀾湄未來星)"由復旦大學與上海航天空間技術有限公司(下文簡稱:空間公司)聯合研制,將圍繞太陽大氣數據和瀾湄區域大氣數據開展跨國科學研究,為瀾湄六國開展太空觀測與技術應用交流合作提供重要平臺。
據悉,衛星計劃利用復旦自研"核科一號"對日紫外光譜儀,觀測太陽表面活動中高分辨率的鎂離子特征光譜線,解譜獲取其等離子體的運動規律,為相關太陽活動理論的驗證、空間天氣預測模型的建立,貢獻中國團隊的實驗觀測數據和研究。之后將設立國際聯合研究項目,攜手瀾湄流域及"一帶一路"國家高校和研究機構,通過數據共享、聯合科研、合作培養等方式,邀請瀾湄國家青年聯合開展科研實驗,為瀾湄六國青年學者提供交流學習平臺。項目以高等教育領域的獨特優勢為瀾湄友誼注入新活力,服務瀾湄流域高質量發展。
"復旦一號(瀾湄未來星)"在研制過程中,得到多方關心。2023年12月,瀾湄合作第四次領導人會議上,六國共同發布《瀾湄合作五年行動計劃(2023-2027)》(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將科技創新作為合作重要領域,明確提出"深化衛星研制、衛星地面站等領域合作,助力瀾湄國家航天能力建設"。
在今年8月舉行的瀾湄合作第九次外長會上,王毅同志指出,"中方愿同湄公河國家繼續落實'瀾湄太空合作計劃',盡快發射'復旦一號·瀾湄未來星',支持復旦大學籌建瀾湄青年天體科學研究中心,為六國開展觀測與技術應用交流提供重要平臺"。
多年來,復旦大學響應國家外交戰略的布局和要求,持續向湄公河五國(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介紹和推廣"一帶一路"倡議,舉辦瀾滄江-湄公河地區治理與發展青年創新大賽(Youth Innovation Competition on Lancang-Mekong Region's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簡稱:YICMG)、"瀾滄江-湄公河青年在線:瀾湄區域治理"講習班、"瀾湄金色講堂"(YICMG TALK)等青年交流活動,構建文化交流途徑,讓青年心心相通。
"這次衛星發射將進一步推動瀾湄六國在科技領域的合作,促進瀾湄各國外交關系與民間往來。"在衛星發射現場,來自泰國的復旦大學2023級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生林蕖陸(Kotchaphop Kornphetcharat)作為留學生代表,觀摩了衛星發射過程。"現場觀摩,我很高興,也期待瀾湄各國未來有更多合作。"他表示,中國正在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教育強國,科技合作將為瀾湄合作帶來更多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