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西南論壇暨第七屆全球湄公河研究中心智庫論壇在昆明成功舉辦

2024-11-06 22:35    來源:全球湄公河研究中心中國中心
字號:

2024年10月24日至25日,第十五屆西南論壇暨第七屆全球湄公河研究中心智庫論壇在云南昆明成功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云南大學主辦,全球湄公河研究中心(中國中心)、云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區域國別研究院、云南大學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研究中心、中國周邊外交研究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聯合承辦。論壇圍繞“區域主義視角下的瀾湄合作”這一主題,匯集國內外專家學者,深入探討新形勢下的區域合作與發展路徑,助力瀾湄地區的共同發展與繁榮。

群英開幕齊聚,共襄學術盛宴

10月24日上午,論壇在云南大學東陸校區科學館二樓報告廳隆重開幕。來自中國、柬埔寨、老撾、緬甸、新加坡、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的100余名領導嘉賓及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在開幕式上,云南大學校長馬文會教授、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劉卿研究員、泰國國際研究中心主任阿努梭·辛瓦諾(Anuson Chinvanno)先生分別致辭。開幕式由云南大學社會科學處處長楊紹軍教授主持。

云南大學校長馬文會教授在致辭中介紹了云南大學的百年歷史,并特別提到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大學建校百年賀信中對云南大學在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所作貢獻的高度肯定。他表示,下一步云南大學將積極推動與瀾湄國家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和瀾湄地區創新走廊建設,通過科技創新、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促進區域內的深度合作,推動瀾湄國家的共同發展與繁榮。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劉卿研究員在致辭中指出,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全球力量博弈愈加激烈。在這一背景下,瀾湄合作機制顯得尤為重要,在維護區域安全、穩定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強調,瀾湄國家通過合作可以有效應對外部挑戰,促進區域一體化進程。

泰國國際研究中心主任阿努梭·辛瓦諾(Anuson Chinvanno)對瀾湄合作機制取得的實踐成就表示高度贊賞。他指出,瀾湄合作不僅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是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重要保障。泰國作為瀾湄合作機制的成員國之一,將繼續致力于深化瀾湄合作,推動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政治交往和經濟合作。

重磅嘉賓相繼登場,解讀區域合作與發展進路

在主旨發言環節,六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分別從不同角度對瀾湄合作與區域國別學的理論問題、合作實踐及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探討。

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人華僑研究院院長鞠海龍教授發表了題為“區域國別學的交叉特性與跨系統理論構建”的演講。他首先闡述了區域國別學作為一門交叉學科的復雜性,指出該學科必須融合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理論。他強調,瀾湄合作的研究不能僅僅局限于單一的國別或地理邊界,而應運用復雜系統理論來分析區域合作中的“涌現性”,即通過區域內各國的互動,產生出新的合作模式與機制。他還特別提出,在國際關系中,區域國別學的理論構建應更加注重全球化背景下區域的系統性與不可預測性,這種復雜系統中的不確定性是理解瀾湄區域合作的重要基礎。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李巍教授以“美國的印太霸權與瀾湄合作的未來”為題,深入剖析了美國“印太戰略”的地緣政治意圖及其對東南亞的戰略影響。李巍教授指出,美國的“印太戰略”試圖通過強化與盟友和伙伴國關系,打造針對中國的圍堵和制衡體系。他從歷史的角度回顧了美國在亞洲的戰略演變,分析了其在政治、經濟和軍事層面的具體措施,并指出該戰略對瀾湄合作機制帶來的壓力。同時,他也強調,東南亞國家正表現出更多的戰略自主性,尤其是通過瀾湄合作機制,地區國家有機會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避免被大國博弈裹挾,這使得瀾湄合作未來仍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發展空間。

緬甸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所聯合秘書欽貌佐(Khin Maung Zaw)以“多極化時代下瀾湄合作區域一體化的重要性”為題發言。他指出,全球正在進入一個多極化的時代,傳統的單極或雙極格局正在逐步瓦解,而瀾湄合作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形成的一種新型區域合作模式。他通過詳細分析東南亞各國在多極化進程中的政治、經濟動向,指出瀾湄合作為區域內國家提供了多邊合作的平臺。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黎良福(Lye Liang Fook)的演講題為“不確定時代下尋求合作”。他重點分析了全球經濟和政治不確定性對瀾湄合作帶來的挑戰與機遇。他指出,當前的全球經濟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包括全球供應鏈的重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大國競爭加劇等因素都對瀾湄合作構成了重大挑戰。然而,他也指出,瀾湄合作機制通過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區域經濟融合,能夠有效緩解這些不確定性帶來的沖擊。未來,瀾湄國家可以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等領域加強合作。

云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區域國別研究院院長盧光盛教授發表了題為“瀾湄合作的進展、方向與研究前沿”的演講。他回顧了近年來瀾湄合作在多個領域取得的實際進展,包括跨境基礎設施建設、貿易便利化、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合作成效。他特別強調了瀾湄合作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如中老鐵路項目,不僅促進了區域內的互聯互通,也為瀾湄次區域帶來了經濟活力。同時,他從瀾湄合作的機制建設、發展方向等方面探討了未來瀾湄合作的研究前沿。

菲律賓國際安全研究學會會長羅萬偉(Rommel C. Banlaoi)通過線上發表了題為“面向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視域下新時代的區域主義”的演講。他提出“新時代的區域主義”概念,即以全球南方和中國為主要驅動力的新興經濟體的區域主義。他指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是“新時代區域主義”的基石。中國與東南亞區域合作的成功對于激勵全球南方其他地區的成功非常重要。而瀾湄合作成為中國與東南亞在“新時代區域主義”下邁向命運共同體的基石。

專家學者分組研討,共話次區域合作

分組討論有50余位專家學者參與,分為3個分會場9個小組,于24日下午和25日上午展開討論。在為期一天半的研討會中,與會專家學者結合自身的研究領域與特長,主要圍繞“區域主義理論的新發展與區域國別學理論構建”“瀾湄區域合作的新形勢、新機遇和新動力”“瀾湄地區共推發展、安全、文明三大倡議的方向與路徑”及相關前沿議題展開深入研討。討論指出,瀾湄合作不僅需要在經濟領域取得突破,還應在政治協調、法律體系建設、跨境安全等方面加強協作。與會學者特別強調了瀾湄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在促進區域一體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建議可以通過加強“軟聯通”和“硬聯通”的結合,提升區域合作水平。同時,非傳統安全合作如打擊跨國犯罪、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公共衛生危機等問題,也被認為是未來瀾湄合作的重要發展方向。專家們一致認為,瀾湄合作應更多關注創新合作、文化交流與區域安全,推動區域國家實現全方位、多層次的長期合作。

閉幕式總結研討成果,展望瀾湄合作新未來

10月25日上午,為期兩天的論壇順利閉幕。云南大學副校長段興武教授主持閉幕式。在閉幕式上,來自南京大學的任珂瑤、天津大學的常曉燕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書處的梁雪三位老師分別代表第一分會場、第二分會場和第三分會場,就各自分會場討論情況進行了精彩匯報。

匯報結束后,外交部亞洲司梁建軍副司長在閉幕發言中指出,中國與湄公河國家的緊密合作不僅為地區的和平與繁榮注入了強大動力,也成為構建區域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梁建軍副司長回顧了瀾湄合作機制啟動八年來的成果,強調了該機制在提升區域戰略互信、促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他呼吁瀾湄國家繼續深化合作,通過創新發展、互聯互通和多邊合作,實現瀾湄地區的可持續繁榮。

泰國國際研究中心阿努梭·辛瓦諾(Anuson Chinvanno)主任對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并感謝參會的專家學者為瀾湄合作提供的寶貴見解。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劉卿副院長回顧了本屆論壇的成果,認為論壇為瀾湄合作的未來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云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盧光盛教授在總結發言中指出,會議在瀾湄合作、區域主義、理論探討、學科建設等方面都進行深入研討,這是一屆成功的、圓滿的論壇。最后,盧光盛教授對參與本次論壇的領導專家們表示感謝,并希望未來各方能夠繼續加強交流與合作,推動瀾湄次區域的進一步發展。

此次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提供了一個深化交流與合作的平臺,為區域各國攜手推動瀾湄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和參考,也為東南亞地區互聯互通和共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好精华液,aa日韩免费精品视频一,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女国产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