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牽手古都,跨越山河的“雙向奔赴”——2025“瀾湄周”中老鐵路民心相通活動在老撾舉行

2025-04-07 16:55    來源:上海外辦
字號:

瀾湄合作已邁入了第十個年頭,中老鐵路作為"一帶一路"標志性工程,已成為瀾湄區域互聯互通的典范。4月3日,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與老撾蘇發努馮大學攜手舉辦的2025"瀾湄周"之"共話瀾湄鐵路暨魔都牽手古都"活動在老撾瑯勃拉邦舉行?;顒右?quot;鐵路互聯,民心相通"為主題,通過多層次對話、文化交融實踐,持續書寫著中老兩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深度合作與民心相通。

鐵路為媒:打造教育對外開放的"應用創新"品牌

2021年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老鐵路通車儀式上深情寄語:"中老友誼的未來在青年,互聯互通的根基在心心相通。中方愿為中老友誼之路培育更多棟梁之才。"這一殷切囑托,為中老兩校切實推進中老鐵路工程高等教育合作、深入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指引和動力。

自2011年起,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依托軌道交通學科優勢,深度參與中老鐵路勘察設計與技術攻關;2017年,兩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啟跨國教育合作新征程。2021年6月,"一帶一路"瀾湄鐵路互聯互通中心揭牌,標志著中老鐵路人才培養進入快車道;同年12月,首批老撾留學生在中老鐵路通車儀式上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點贊。2024年9月,中老工程師學院和國際教育"天佑學堂"正式成立,首創跨國產教融合模式,打造"鐵路+文化"育人體系。

此次瀾湄周活動是中老工程師學院成立后首次在老撾舉辦。活動會上,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宗明高度評價兩校合作成果,"一路走來,兩校緊緊把握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機遇,共同成立的中老工程師學院和'天佑學堂',為瀾湄區域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鐵路技術人才,真正實現了鐵路'硬聯通'、教育'軟聯通'和民心'心聯通'。"她期待多方攜手繼續講好"一帶一路"瀾湄鐵路互聯互通"大故事"。

據悉,作為全國唯一一家為中老鐵路成建制培養本研層次高級鐵路技術人才的高校,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已累計為老撾培養鐵路高級技術人才超60人次,其中10余人已成長為中老鐵路技術骨干;通過"鐵路+教育"創新,組織線上線下研修項目覆蓋老撾政府官員、工程師及民眾萬余人次,將上海的教育經驗轉化為瀾湄區域的發展動能。

老撾瑯勃拉邦省委常委、瑯勃拉邦市市長旺通·哈沙展在致辭中表示:"中老鐵路開通以來,瑯勃拉邦與上海的合作日益緊密。兩批老撾留學生赴滬學習鐵路技術,學成歸來后成為中老鐵路的骨干力量。這條鐵路不僅帶來了發展機遇,更讓兩地人民的心更加貼近。"

"中老鐵路既是發展之路,也是友誼之路、育才之橋。"中國駐瑯勃拉邦總領館總領事張社平談到,兩國兩城兩校之間的務實合作將為中老鐵路和老撾社會經濟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將進一步深化中老友好合作關系,推動瀾湄區域合作邁上新臺階。

座談會上,老撾籍鐵路員工陳思的成長故事令人動容。作為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的優秀畢業生,他深情回顧了從一名普通留學生到中老鐵路技術骨干的蛻變歷程:"中方師傅用畫圖、示范甚至肢體語言,耐心教會我們技術。如今,我能獨立完成道岔維護,看著家鄉因鐵路而繁榮,這就是中老友誼最真實的寫照。"他的故事生動詮釋了"鐵路互聯,民心相通"的深刻內涵。

文化交融:"天佑學堂"工程播撒友誼種子

如果說鐵路是連接兩國的"鋼鐵紐帶",那么文化則是浸潤民心的"柔軟力量"?;顒又校?quot;天佑學堂"民心相通工程正式啟動,成為深化中老教育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在瑯勃拉邦蘇發努馮大學圖書館內,中老嘉賓共同為"天佑書坊"揭牌。"天佑書坊"匯集來自中老兩校的學科特色書籍、地方文化書籍以及數字化教育資源。"書坊"意味著不局限于"書房",將以中老鐵路為媒介,聯合老中公司、塔鑾湖經濟特區等企業,拓展國際化產教融合新內涵,搭建世界各國跨文化對話與合作的橋梁。活動現場,中老青年教師接過"天佑田野調查實踐隊"旗幟,兩國師生將攜手開啟跨境實踐探索之旅。

從黃浦江畔到湄公河岸,書坊內還專設了"上海圖書角",上海市代表團向老方贈送了一批體現上海城市文化的精選書籍。中老雙方共同繪制了一幅象征友誼的長卷--高鐵飛馳,串聯起上海陸家嘴的摩天樓群與瑯勃拉邦的千年古都,寓意"雙城"因鐵路而緊密相連,因文化而心心相印。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王瑛表示:"中老工程師學院和天佑學堂不僅是教育合作的創新載體,更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實踐基地。未來將聚焦'小而美,實而精'項目,打造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國際協作項目和民間交流平臺,讓中老友誼的種子在青年心中生根發芽。"

"鐵路+"賦能:兩國青年共繪瀾湄合作新圖景

青年是瀾湄合作的未來,創新是深化合作的動力。此次"瀾湄周"活動通過"鐵路+"模式,打造了一系列面向青年的交流項目,為瀾湄區域互聯互通注入新活力。

"書坊"初期將以中老鐵路為媒介,深入開展"鐵路+""+鐵路"等系列活動,搭建中老青年文化交流與互學互鑒的橋梁,拓寬視野、增進理解。未來,"書坊"將進一步吸引世界各國青年加入中老青年交流隊伍,推動跨文化對話與合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青春活力。

"瀾湄周"活動期間開展的"雙城跡之魔都牽手古都"歷史文化建筑展覽,通過影像與實物,展現上海與瑯勃拉邦兩座城市對于歷史文化建筑的保護與創新;中老青年還將攜手湄公河流域其他國家青年通過云端連線,探討開展鐵路互聯互通民間科普創意設計、故事尋訪、青年對話等"鐵路漢語橋"活動,講好中國故事和瀾湄合作故事;依托兩校民心相通品牌項目開展"尋訪瀾湄鐵路"研學實踐,讓青年們深入鐵路沿線開展田野調查,用腳步丈量合作成果,用鏡頭記錄發展變遷。

"我們希望把天佑學堂探索出更多內涵,成為教育和民心相通工程融合的品牌。借助瑯勃拉邦國際化特色,吸引更多瀾湄青年參與鐵路建設與文化互動。"老撾蘇發努馮大學校長維拉·阿諾拉談到。

中老工程師學院的學生代表鐘思城充滿信心地說:"我們將珍惜在'家門口'的學習機會,未來像學長學姐一樣,成為中老鐵路的守護者與友誼的傳播者。"

從"硬聯通"到"軟聯通""心聯通",從文化交融到"鐵路+"青年同行,這場跨越山河的對話,不僅見證了"魔都"與"古都"的深情相擁,更擘畫出瀾湄區域互聯互通、民心相通的璀璨未來。正如陳思所言:"這條鐵路讓不同夢想的人相聚,而我們,正是續寫故事的人。"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好精华液,aa日韩免费精品视频一,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女国产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