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簡稱“瀾湄合作”)十周年。4月16日記者從廣州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獲悉,日前,由廣州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廣州國際交流合作中心聯合主辦的“Let's GO, GZ!魅力廣府”瀾湄青年公益行活動在廣州舉行。來自老撾、泰國、越南等國近40名青年師生走進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等地,增進了對廣府文化的了解與認同。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是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見證。5118件/套館藏文物記錄了中國對外貿易、廣州商人群體以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歷史事件,展現了廣州在中國清代對外貿易歷史中“一口通商”的重要地位。
在參觀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時,留學生表示:“以前聽說過十三行,但卻是第一次了解到廣州是‘千年商都’,有著上千年的商貿文化。很高興可以在十三行博物館看到這些與不同國家來往的手工藝品被這么好地保存下來,非常精美?!?/p>
在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的非遺館,瀾湄留學生們被展品深深吸引。來自廣外的越南留學生范越英在看到廣繡展品時說:“第一次知道廣繡有這么多品類,當親眼看到一個繡娘至少需要20年才能完成的粵繡時,我感到十分的震撼和欽佩?!彼硎?,此次的實地參觀游覽為她在中國的學習提供了新的視角,她說:“今天去過的每個地方都很有驚喜。特別是當了解文物和它們背后故事時,這些都是書本上沒有看到過的。學習漢語不僅僅是學習句式和交流,還要提高對中國以及廣州這座我們生活的城市的了解。本次旅程非常值得,對學習在中國生活的常識和漢語都很有幫助?!?/p>
來自廣州鐵職院的老撾留學生桂琳在分享感受時說道:“中國的文化很美,廣州這座城市也很美。中國的生活與老撾的生活很不一樣。通過這次參觀,我看到了科技發展在藝術展示上的應用,這是老撾目前還沒有的?!?/p>
今年的3月17日至23日是第八個“瀾湄周”。參與活動的瀾湄青年中,有到廣州學習鐵路技術、志在加入中老鐵路建設的老撾學子,也有學習國際中文、希望回國教授漢語和中國文化的越南學生……記者從活動主辦方了解到,此次活動旨在為留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廣府文化、融入廣府生活,搭建橋梁,為瀾湄區域友誼和文化交融注入了新活力。未來,廣州國合基金會和國合中心也將繼續舉辦更多活動,促進中外人文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