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渤海之濱到四千多公里之外的湄公河畔,由天津職業教育建設者們傾力打造的柬埔寨魯班工坊至今已經走過七載歲月。從最初瀾滄江—湄公河國家首創的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到現在的兩國三地“多點開花”,這座魯班工坊已經成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信任、稱贊的職業技能“加油站”,也是天津職業教育“出?!钡淖罴汛匀恕?br/>
走進柬埔寨魯班工坊牽頭建設單位——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的實訓基地,能源工程學院院長張鏈正在一臺綜合能源利用及智能化教學裝備前忙碌著。這套搭載著光伏、風電、光熱、智慧能源管控四個模塊的教學裝備是柬埔寨魯班工坊開展技能培訓的“秘密法寶”。
作為柬埔寨魯班工坊建設者之一,近十年間,張鏈在天津和金邊兩地往返了二十多次,見證了工坊“從無到有”的建設過程。
他回憶,2017年在當地調研時,酒店的空調時常因為停電不能運轉,夜間熱得翻來覆去睡不著覺。柬埔寨國立理工學院的師生告訴他,當地的電力資源非常匱乏,停電可謂是“家常便飯”。他們非常希望學習到更先進的新能源技術來解決電力資源匱乏和不穩定的問題。
從柬埔寨回到學校,當地師生的話久久縈繞在他的腦海里。魯班工坊教什么?就要教當地最急需、百姓最需要的技術!
依托學校智慧能源高效利用與低碳應用技術團隊,張鏈和他的隊員們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與創新,通過校企合作共贏模式,為魯班工坊“量身定制”的這套教學設備,可為能源及相關領域高水平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提供從基礎知識到工程實踐能力的軟硬件支持。
2020年,柬埔寨國立理工學院教師馬瑞德通過魯班工坊搭建的平臺,來到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進修。在跟隨張鏈教授學習期間,他加入到智慧能源高效利用與低碳應用學生創新團隊中,在瀾湄六國民族地區社會創業國際大賽中獲得二等獎的好成績。
馬瑞德表示,魯班工坊特有的“工程實踐創新項目”教學模式非常直觀地將在生產過程中的實際操作與技術理論聯系起來,上手快而且很實用。據柬埔寨國立理工學院反饋,像馬瑞德這樣的受訓教師們的技術技能已經達到柬埔寨職業教育領域領先水平。
如今,柬埔寨魯班工坊已經為當地培養出一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累計培養學歷教育學生3700余人,培訓社會民眾900余人。機電一體化技術、通信工程兩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獲得柬勞工部“柬埔寨資格框架(CQF)”認證,為柬埔寨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人力資源支撐。魯班工坊研究與推廣中心《人才培養質量評估報告》顯示,柬方學生對工坊師資、教學、實踐等多方面表示滿意,96%的畢業生表示自己月收入超過了非工坊畢業生。
隨著工坊建設的不斷推進,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的建設者們常常思考,誕生于天津的魯班工坊是否可以創新開拓更多可行的發展之路?
2020年,柬埔寨魯班工坊成功獲批天津市首家依托魯班工坊建設的“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為工坊安上了科研“助推器”,實現了職業教育、技術推廣之外的第三項功能。
張鏈介紹,實驗室的獲批讓工坊在開展職業技術培訓的基礎上,還可以針對項目技術開展更為深層次的科學研究。目前,團隊正在對原有教學設備的四大模塊進行拓展,開發儲能技術的第五模塊。他表示,再經過6-8個月的實驗測試后,預計明年有望推出綜合能源利用及智能化教學裝備的升級版,未來將伴隨著魯班工坊項目服務“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能源體系建設、能源產業發展、綠色低碳園區建設及能源類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
如今,柬埔寨魯班工坊22間實訓室近2000臺套設備全部為中國研制的教裝設備和配套軟件,覆蓋機械、通信、軟件、電氣電子等多個基礎專業。鑒于工坊取得的綜合成效,柬埔寨國立理工學院又先后采購中國教裝設備1000余套,用于提升學校教育基礎設施和改善實踐環境。中國教育裝備已進入柬埔寨勞工部下屬14所職業院校,設備性能及質量獲得柬方政府及學校高度認可。
除了縱向拓展科研深度,柬埔寨魯班工坊也在不斷開拓合作的廣度。2024年底,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主動響應東西職業教育協作行動計劃,與四川瀘州職業技術學院達成魯班工坊共建合作意向,計劃在原有技術培訓專業基礎上,新開設烹飪與釀酒專業,將中國傳統的美食文化向東南亞輻射,培養更多當地需要的烹飪技術人才,助力相關企業走出去。
“中國職業教育‘出?!仨殘猿植粩嚅_拓創新、走更加開放包容之路,單靠一個學校力量還是不夠的。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柬埔寨魯班工坊對于新專業開設也提出了新需求,除了機械制造、新能源等‘硬技術’之外,還希望學習中華美食的烹飪、釀酒和調酒等‘軟技術’,為當地發展旅游業提供支撐,為中柬旅游年添彩。”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國際交流合作處負責人龐子瑞介紹。
據悉,今年秋季,魯班工坊新一批學員即將抵達天津,分赴津川兩地學習深造。這也標志著,柬埔寨魯班工坊即將踏上兩國三地“多點開花”的新征程。